金門發展跨境電商可行性
為發展金門新興產業、引入產業投資機會、帶動青年創業商機,金門縣政府特以跨境電商作為重要策略產業據以發展。縣府建設處與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日前於台北及金門舉行兩場「金門發展跨境電商專家座談會」,邀集電商界代表及海運快遞產業周邊業界與金門縣工、商業工會代表集思廣益,期以金門特殊地理區位與環境資源、在地特色產業等既有優勢項目,結合學者專家、兩岸電商、網購和文創平台經驗智慧,提供縣府未來政策擬定依據與規劃,以落實跨境電商產業推動,進而促進金門產業整體升級。
金門過去受限於離島特性以及產業結構薄弱,推展重點都放在金酒及觀光產業,但仍會受限於季節、景氣影響,金門產業要蓬勃發展勢必要另闢蹊徑,扶植發展潛力型產業,以做為金門產業長遠發展的支撐點,故發展跨境電商將成為製酒與觀光之後的第三重要產業,打造金門為兩岸貨物運輸樞紐,而海運快遞專區設置更是推動兩岸跨境電商最重要基礎設施,發展金門跨境電商之綜合發展策略及行動計畫,希望運用電子商務的力量,將金門的優質產品推上國際市場,讓金門的店家能透過跨境電商平台做全球的生意,吸引世人目光。
從2001年1月開始的兩岸「小三通」政策,腹地有限的金門料羅港扮演兩岸間最重要的轉口角色,貨物可以在此地進行分流,利用包裹的方式、透過海關監管機制,加速通關效率,達成貨暢其流的效果。由於料羅港空間有限,使用體積小操作方便的20呎貨櫃作為金門與台灣各港口,以及與福建省沿海各小港標準運輸載體,現有設備即可裝卸貨物,不需再做碼頭裝卸設備投資,可將學習調適成本降到最低。
目前經營金門客運航線的立榮、華信二家航空公司,除了客運班機之外並無專營貨運班機,各航空公司設置貨運部門或外包業務承攬部分台灣各地到金門的雙向貨運業務,貨物型態只能採包裹散裝,無法運送棧板承載貨物。金門屬於離島機場貨運生態結構,因需要從台灣本島進口大量時效性生活必需品,入境卸量遠大於出境裝量,因此目前各家航空貨艙出現了空間可配送回程貨到台灣,故金門對於跨境電商物流的潛在優勢,現有空倉可提供跨境電商急件運送到台灣的閒置運能,未來金門電商產業若能落地生根,則運輸業者會動態調整提供專屬貨機、貨船運輸。
金門在兩岸之間最強優勢乃獨特的地緣環境,臺灣(以及進口商品)銷售到中國大陸市場的海外倉設在金門非常合適。通常來自外商的海外倉應設於中國大陸境內沿海城市,但利用金門緊鄰廈門之地理優勢,作為兩岸轉運樞紐,電商貨物可至金門海外倉集結轉發至中國大陸,可帶動在地商貿、航運、物流等相關產業繁榮發展。
現下因應貿易戰與疫情問題,網購滲透率正顯著提高,而台灣也積極思考利用「跨境電商讓MIT推向世界」,然而要搶攻跨境電商的商機,物流、資訊流、金流缺一不可,縣府看好跨境電商的發展潛力,陸續推動幾項府內跨局處專案,及早規劃了「兩岸電商物流中心」、「海運快遞專區」等,期望協助金門跨境電商生態系的發展,使金門成為兩岸共同生活圈的連結點,打造接通廈門、福建地區的快速銷售通道,將台灣美食商品、小農食品、文創商品、金門地區特產等帶入中國大陸市場,透過跨境物流來創造商機與附加價值,增加就業機會,繁榮地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