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防疫振興市場經濟是當務之急
台灣已經連續50多天沒有出現本土案例,金門還是維持「零確診」,歸功於縣府團隊確實努力認真執行防疫的功勞,慢慢隨著生活解封,地區也漸漸回到日常生活型態,而為刺激景氣,金門縣政府在疫情初期規劃了短、中、長期紓困,在疫情進入後防疫振興階段,縣長楊鎮浯要求公部門帶頭及有序辦活動,創造市場景氣及活絡氣氛,並加速公共建設,振興市場經濟;隨著國內疫情趨緩,為了讓民眾逐步回歸正常生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本月啟動「防疫新生活運動」,提升民眾生活品質,但是各單位仍需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隨時調整政策,在防疫逐步解封之際,也不能掉以輕心,以保障縣民的健康與安全。
行政院為協助因疫情影響而受衝擊店家,七月份將推出「振興三倍券」,鼓勵民眾走出門消費購物,讓全國民眾都能到實體店家體驗消費,振興經濟。隨著國內疫情有效控管,民眾生活及產業經濟能於一定的安全條件下,逐步恢復正常運作,使民眾適應新型態安全生活模式,振興經濟乃是當前首要目標;而縣府規劃發放振興券所需經費,在議會第三次定期會業已三讀通過,搭配產業推出優惠或促銷,以及先前規劃節慶活動、套裝旅遊及嘉年華活動和國內運能,期望下半年的業績能將上半年損失補回來,協助業者走出疫情困境,中央與地方合作創造更大的經濟量能。
因應新冠肺炎防疫三階段指導方向:「前期紓困、中期振興、後期轉型輔導」,縣府紓困有提供貸款利息補貼、職訓及津貼、公有不動產減租或延租、產品行銷推介、延長繳納期限。關於金門發放振興券目的是刺激消費、振興經濟,使在地各類商家都能受惠,特別是金酒、觀光等產業都會推出刺激產業的措施,以提高營利收入的目標。金門因為都市計畫問題,廿幾年來一直無法提供特產業者、食品加工業者合法的土地使用分區,讓業者合法持有工廠登記證,透過產博園區的專案變更,可幫助業者取得工廠登記,搭配優惠及獎勵措施,以減輕業者初期投入成本,協助業者提升生產水準,向外拓展走向市場化,增加廠商的商機。
回顧因應防疫需求,自2月10日起暫停兩岸海運客運直航航線及航班,國旅市場也大幅萎縮,地區觀光、批發、零售及餐飲等產業遭遇嚴酷的寒冬。金門在這波疫情受到的衝擊非常大,尤以觀光產業鏈受害非常慘痛,為輔導本縣觀光產業業者轉型,觀光處針對振興計畫研擬多項方案,規劃吸引年輕市場的跳島旅遊、品牌合作,推動國際市場的包機、旅遊推介、獎勵踩線、獎勵移地訓練等計畫,並爭取中央國旅補助計畫,帶動觀光消費,也辦理觀光解說人員職訓課程,創新旅遊模式,調整旅遊體質,打造正向、正面的旅遊環境,攜手業界共渡疫情難關。
民眾關心小三通復航的議題,小三通對於振興金門觀光產業和經濟是非常重要,在防疫和振興經濟應該取得平衡點,若疫情能持續平穩,可以提早和廈門啟動相關的協調作業,在邊境管制及陸委會主管的兩岸關係,再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陸委會評估,爭取復航的機會,未來小三通開通後,可讓整體經濟活動恢復正常的水準,縣政府規劃推出振興配套方案,結合地方相關產業的力量一起動起來,積極開拓多元金門觀光客源,參與臺灣及國外重要旅遊展,邀集地區業者共同參與,以整合政府與民間資源充實參展內容,吸引更多遊客來金旅遊,利用振興券發揮加乘效果,持續向中央爭取離島地區補助觀光,刺激旅客到金門遊玩,創造觀光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