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童言無際共融式遊戲場工作坊談起

發布日期:
點閱率:1,556

在遊戲場當中,孩子們聚在一起,自由奔跑、跳躍、創造、想像並建立人際互動。進而在遊戲、玩樂的過程中,認識彼此之間的相似與相異之處,學會尊重與包容。然而,許多遊戲場缺乏無障礙環境設計,遊具的選擇也沒有考量到身心障礙,或特殊需求兒童的需要,使得身心障礙兒童,或特殊需求兒童的身影在「遊戲場」逐漸消失。是以「共融式遊戲場」因應而生。
「共融式遊戲場」,強調的是,遊戲場的設計,應包容不同孩子的狀況與需要,不論其能力或身心狀況,皆應提供平等參與遊戲場的機會。此一觀念在歐、美、澳洲等地已行之有年,近年包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等,也受到這股風潮影響,開始逐步建置「共融式遊戲場」,維護不同孩子參與及使用遊戲場的權益。諸如臺北市則自105年起,即率全國之先,推動「Play for All」政策,由社會局、教育局、公園處、水利處及捷運公司等共同合作,於公園、學校、河濱公園及兒童新樂園等地,共設置8處「共融式遊戲場」,成為我國推動共融式遊戲場的先驅。
不落人後,金門縣養護工程所,日前即於莒光公園前草皮上,舉辦一場「童言無際共融式遊戲場工作坊」,邀請地區的大小朋友,以及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參加,一起來了解共融式遊戲場的內涵。這場「童言無際共融式遊戲場工作坊」,由養工所所長吳志偉主持,現場吸引不少關切共融式公園的民眾報名參加。此外,工務處長許鴻志、社會處長董燊、金城鎮長李誠智、議員董森堡、金城鎮公所主任秘書許世丞、金城鎮代表會主席陳天成、代表翁沂杰及賢庵里長顏士強等人也到場參與。
誠如養工所所長吳志偉所言,為了秉持遊戲場設計內容可以符合老、中、青等不同年齡層需求,所以特別規劃兩場工作坊,把未來遊戲場內的設施、設備,在設計階段中就充分讓鄉親了解,把大家想玩、想用的設施都完善的規劃在其中。尤者,因共融式公園,在台灣地區已經建置一段時間了,尤其新北市、台北市已經有一定成效,因此養工所也會學習相關經驗,優先將莒光公園場域做好。
議員董森堡則表示,縣府預計在該處規劃共融式公園,這是針對老少、身障者都可以使用之工程,期盼議政大樓案取消後,共融公園可以配合地景、金門元素營造在地化特色;另外功能性也要符合共融精神,讓大家休憩時,有一個好的去處。由於綠地越來越少,莒光公園是僅存的綠地遊憩空間,假日也有很多家長來玩,他認為這場開放式工作坊很有意義,讓民眾一起討論,透過集思廣益可以更符合大眾需求。
不論體能或年齡,不論屬性或特性,大家都能共同遊樂的「共融式遊戲場」,不但是居民和政府合作無間的關係,更是社會和諧的意境,我們欣見「童言無際共融式遊戲場工作坊」的啟動,更欣見各界的參與,且讓我們在賀許之餘,共襄其成,以振金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