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廚餘變有機堆肥嘉惠農民

發布日期:
點閱率:2,385

環保局向行政院環保署爭取補助5仟多萬元,於大洋掩埋場內建置新穎之廚餘高速處理設備、空氣污染防治設施及堆肥場改善、擴建工程,營造更好工作環境,以解決本縣廚餘堆肥場處理量能不足、降低異味及因應場房、設備老舊等問題,經半年的營運與作業調整,每日可處理約10噸廚餘,將垃圾變黃金,廚餘從垃圾轉為可再利用的有機栽培介質,不僅能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更具肥力的有機肥料可推廣有機農業,打造金門的大健康產業,同時可達到資源再利用和循環經濟的目標,可說是一舉多得。
近年來本縣全力推動發展觀光產業及各項經濟建設,由於經濟繁榮、人口增加,隨之帶來垃圾與各種污染源。為配合觀光產業的發展,對於環境維護確為本縣重要施政工作,惟需全體縣民建立共識,匯集全民力量,方可有成。廚餘處理之最大困擾在於其含水率高及資材之不穩定性,因含水率高發酵時易形成厭氣而產生臭味,基於環保意識抬頭,更讓垃圾問題浮出檯面,本縣以往採用傳統堆肥方式,每日僅能處理5噸量能,並需要不時翻堆促其醱酵,約3~6個月後,方可成為土壤改良劑,但因作業期間產生臭異味,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因為堆肥成品產出品項不佳,民眾不喜歡使用,造成去化困難。
環保局為落實垃圾分類及資源循環再利用,購置廚餘回收桶、廚餘回收車及廚餘前處理設備等,逐步提升本縣廚餘處理工作。此次完成的新廚餘堆肥場,將廚餘先經機械分選破碎,再透過高速醱酵處理系統8小時運作後靜置7天,土壤改良劑初步成形,再經堆置1.5月,符合雜項堆肥標準的廚餘堆肥即完成,如此可減少廚餘發酵時間及提升堆肥品質,並降低產生臭異味。因應非洲豬瘟防疫工作,本縣去(108)年1月10日公告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政策後,由各鄉鎮公所另外安排人力、車輛協助至機關、學校、餐廳及軍方等收集原養豬廚餘,烈嶼鄉清運至東崗衛生掩埋場處理,大金門則清運至大洋廚餘堆肥場製作堆肥,造成廚餘量大幅增加,所幸這套系統順利完工啟用,適時發揮救援任務,共計處理3,272.04公噸(每日約18.17公噸),廚餘回收製成堆肥可再利用於地區植栽及環境綠美化等項目。目前已完成的廚餘堆肥成品將於7月16日起先送一批予各鄉鎮公所,提供有需要的鄉親領取,供自家之蔬菜、盆栽花卉等肥料,社區、學校、住家可使用在環境綠美化植栽,未來將視堆肥產製情形不定期發送,嘉惠農民和鄉親使用。
為加強推動資源回收工作,環保署108年度訂定本縣目標回收率為53.3%,108年度在環保局及各鄉鎮公所大力推動及民眾全力配合之下,資源回收率達54.11%,相較於107年之53.57%,提升了0.54%,整體成效卓著,資源回收成效逐年進步並深獲環保署肯定,廚餘回收量成長超過一倍。今年因考量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於疫情期間暫停垃圾強制分類破袋稽查作業,以目視檢查及勸導方式辦理,並加強媒體及網路宣導,以提升民眾分類成效。
為避免地區爾後發生垃圾處理危機,短期方案仍賡續執行可燃性垃圾轉運後送臺灣本島焚化處理,並積極尋找本縣垃圾二代處理方式(如氣化、熱裂解及RDF等)或兩岸合作方式處理;廚餘高速處理設備雖可解決目前的廚餘問題,但政府仍需投入龐大處理經費及人力,呼籲民眾應落實源頭減量,加強推動各項廢棄物資源回收工作,落實資源回收及宣導、管理、稽查取締等事宜,持續積極爭取環保署補助經費,推動減量分類回收工作等相關設施,減少生垃圾進掩埋場量,提高掩埋場之使用年限,促進資源有效利用,讓資源有效循環利用達到「全分類零廢棄」環境永續之目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