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談侷限空間危害及預防宣導會
「侷限空間」!這個近年當令之名詞何謂也?所謂的侷限空間,通常係指「密閉空間」,或「部分開放且自然通風不足之空間」也。該空間一般來說,並非是一般勞工連續停留工作八小時的作業場所,而是特殊短暫之工作場所,諸如儲槽、蓄水池、污水池、坑、井、地下水道、隧道、人孔、穀倉、油槽及船艙等。其主要特徵為通風不充分,可能因累積有害氣體,或形成缺氧狀態;或造成人員中毒或缺氧窒息;或因累積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使濃度達到爆炸範圍,而引起火災、爆炸等。侷限空間內如設有電氣設備、機械設備或儲存穀物等,亦可能因空間狹窄,加上工作方式不適當,造成人員感電或不慎墜落、遭機械絞傷或穀物掩埋窒息等。因此,有關此方面之安全,目前已成為公私部門重要之課題。
有鑑於此,金門縣政府社會處,為預防侷限空間,所可能產生之職業安全衛生危害, 預定於八月四日辦理「金門縣109年侷限空間危害及預防宣導會」主題教育訓練活動,預計辦理參與人數九十人,歡迎報名參加。
社會處表示,參加侷限空間危害及預防宣導之人員,將給予「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師、一般/營造業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甲、乙、丙種),及有害作業主管」之在職教育訓練,時數六小時擇一證明使用;另具有公務人員身分之參與學員,將予登錄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六小時。
金門縣109年侷限空間危害及預防宣導會訓練課程內容,含括法源依據、侷限空間作業發生案例、缺氧的危害及預防、緊急應變基本配備等。講座講師蔡一主老師,現任世侑安全衛生公司總經理,並於嘉南藥理大學,及輔英科技大學擔任職安講師,其專業領域為安全帶懸吊生理反應,及錨定破斷強度等研究,對侷限空間危害預防之研究,擁有多年的現場實務經驗。
就先進城市有關侷限空間危害之防範,通常依循下列方式為之:首先是教育訓練與演練:雇主對從事侷限空間作業之勞工,應依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規定,施予必要之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其次則是公告與標示:雇主使勞工從事侷限空間作業時,應將相關危害之防範予以警示。其三是雇主應禁止與作業無關人員,進入侷限空間作業場所,並標示於顯而易見之處。再來是危害隔離:雇主使勞工於侷限空間從事機械之掃除、上油、拆卸、檢查、修理或調整時,有導致危害勞工之虞者,應使該機械停止運轉。為防止他人操作該機械之啟動,應採上鎖及設置標示等措施。最後是事故發生時之緊急措施:諸如緊急聯絡方式等,以維安全。
保障從事侷限空間相關作業之勞工安全與健康,防止職業災害,不僅是家庭社會之基點,更是一政府安民保民之重要政策。我們在樂見金門縣政府社會處,能前置作業,舉辦「金門縣109年侷限空間危害及預防宣導會」之餘,更應將此安全防範良習,植入社會人心,培養良規,使金門成為長治久安之社會,進而厚生養民,以振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