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化資產人才培育體系的關鍵意義

發布日期:
點閱率:2,135
字型大小:

人才培育在社會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充分的說明了人才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困難度。教育,屬於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文化和文化資產教育更是一項不容忽視的議題。
名詞,代表著一項重要的定義或觀念。然而,相同的名詞常因著時空的變遷和社會需求的轉變,發展出不同形態的對應方式。諸如「通訊」,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不同方式的信件郵遞、電報、Telex、電話、傳真、手機、電子郵件以及現行多元多樣,針對不同族群不同需求的通訊軟體(APP)。這些現象,可充分說明維持一項觀念下,在實踐端與時俱進的必然性與重要性。
文化,基本上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綜合表現,同時包括由實質生活中提昇至抽象層面的生活觀念;一般亦也有形而下與形而上之說。兩者,都是文化,以環境為載體,發展的傳統禮俗、生活知識以及建築聚落生產設施等有形、無形資產,也都是文化的具體表現。
文化,也是一種生活的基本知識,這種知識我們可以稱之為教育體系裡的通識;包括了人文類的文學、歷史、地理、公民以及科學領域的物理、化學、生物數學等,涵蓋了在地、本國以及國際的相關基本知識。通識教育被視為一位公民的基本素養,由國小、中學甚至大學都有類似的課程;這些課程的連結和整合,以及在地知識的導入,則是一項重要的挑戰。諸如,近十幾年金門學和相關豐富的金門研究,是否可以考慮有系統的定期評估,並導入各級學校的通識課程;從而由基層建構起一系列對金門文化的理解與認知能力呢?
專業人才的培育則是另一項嚴峻的課題。大學教育對於傳統有形、無形的人才培育,包括調查、研究、修復、保存、紀錄、傳習、推廣、防災、產業加值等諸多課題,並不是單一系所的研究範疇所能涵蓋,倘再加上金門特有政治、經濟、軍事、歷史、民俗以及僑鄉等議題,則更是複雜。亦即,梳理研究脈絡,建立跨域整合的機制,藉專題或研究中心的方式,規劃長時期的整合研究並培育人才,應是必須考慮的方向。學部,以培養各領域基本能力為主,跨域人才,宜考量在研究所以上的層級。如何留住人才願意在金門就讀深造,導入各界資源共同協作,則是另一項課題。
傳統匠師和無形文化資產傳習,是另一個專業人才的挑戰。文化部近年已逐步建立制度,並在張文帝洋樓修復案中建立金門匠師培訓基地;縣府建設處和金門高職開設傳統匠師培訓班,以及目前金大正在執行的古蹟修復工地負責人培訓等;都是有效的整合各方資源基於「法規」,建立長久推動的有形無形人才傳習認證制度的努力,令人期待。
行政人才,是一般較少被討論的部分。諸多前期工作都必須透過行政機制的政策、法規、計畫逐步落實。行政人員本當依法行政,然而,保存金門文化教育是全體金門縣民的責任,而不僅僅是文化局或教育局的業務職掌。這項觀念如何藉「跨域整合」有效規劃推動,是一項重要挑戰。透過有系統的規劃,藉著在職教育、培訓、工作坊等方式,協助行政人員瞭解本身的專業和法令規章,可以為金門文化保存作什麼貢獻,以及如何落實,應可對行政人員的再進步提供助益。
綜上,金門擁有豐富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人才培育傳承工作的重要性亟需開展,應是一項普遍的共識。然而,如何將這些需求和機制、資源有系統的盤點、整合,從而建構金門文化資產通識、專業、行政等人才培育體系,對現階段的金門,是一個十分迫切的關鍵課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