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路平縣民有感 提升用路人安全
道路基礎建設為縣長楊鎮浯上任以來之施政重點,並以道路舒適度及安全性為主要需求,專注於道路整體品質的提升,落實道路平整、孔蓋減量、路基改善、路基堅實及不重複開挖、路口之行車視線及管線之減量淨化,提供安全舒適的行車環境為執行要點,楊縣長日前在各鄉鎮、縣府團隊陪同現勘道路建設情形,並責成工務處團隊持續就本縣道路整建需求,分年分期有計畫的執行路平專案,以達提升用路人安全、縣民有感之目標。
本縣共有18條主要道路,為金門各鄉鎮及各交通節點等聯外道路;次要道路共有40條,為聯繫地方中心與各聚落、一般市鎮至觀光據點之道路以及做為連結主要道路間之道路。其餘之服務道路以服務自然村聚落居民為主,連接各村落及部分觀光點之道路,或是聚落社區內人車出入或次要道路之聯絡道,搭配主要幹道改善,依鄉鎮公所提列需求辦理,形成整體且完整的路平道路網絡,藉由路平計畫將各鄉鎮串聯起來,逐步改善全島道路環境,落實道路品質的提升。
路平計畫為達到縣長之目標及縣民之期望,依道路現況平整度指標、養護頻率及民眾多次反映路況不佳等基礎資料綜整,並納入各鄉鎮反映之第一線民意需求,據以編列相關預算分年分期執行路平政策,以配合本縣觀光立縣之願景,並還給駕駛用路人一個舒適安全行車環境。主要工作項目為鋪面更新,因此為優先整建損壞較嚴重的道路,則引入科學化管理方式,採量化指標篩選,並就經常重覆修補、道路舖面破壞嚴重之路段,視道路規模及分工等條件,納入排水改善、人孔蓋下地、路基改良、道路高程重新設計、道路轉彎線型檢討及道路縱坡度檢討等,一併進行總體改善。道路系統整建計畫短期採「道路修護」、長期以「道路整建」策略進行,近年來道路工程任務已逐漸由新建工程轉為養護管理,除工務處外,亦仰賴各鄉鎮公所、養護工程所等團隊之協助,從主要道路到聯絡道路分級分層分工執行,持續推動提升本縣道路品質之目標。
平情而論,在整個道路生命周期中,其中時間最長的莫過於營運階段,該階段工作量體龐大,道路硬體設施的維護養護修繕及常態化的整潔清理工作,由於近年金門營建產業蓬勃發展,重型機械、車輛日益增加,加速管線埋設區域損壞之速率,造成路面局部沉陷及美觀性不佳,進而影響路面品質,有鑑於過去挖挖補補的修繕工法屢遭詬病,經養工所內多次研討施工方式,對管溝沉陷部分以一次性熱拌瀝青混凝土進行長路段約長300公尺、寬2公尺之AC路面刨鋪作業,舖築過程可縮短近一半時間,路面平整度明顯較過去補丁方式增進許多。
道路建設是長久且持續性的施政工作,但本縣營造施工能量與台灣相較下仍有不小差異,在地區瀝青混凝土廠家數有限下,縣府持續努力分年分期執行路平、養護計畫,除計畫性的路段整建改善外,如果有急迫性破損嚴重的路段,養工所也會協助先行進行鋪面修補,由整體團隊共同努力提供用路人平整舒適的用路環境。
縣長楊鎮浯走訪大金門的四個鄉鎮路平計畫後特別強調,提供鄉親安全舒適的行車環境是縣政府的責任。造橋舖路是積功德、做好事,108至109年規劃並推動共13案路平計畫,包含主要道路及各鄉鎮聚落聯外道路,以平衡鄉鎮差距。對於大雨積水、路基不佳呈現波浪狀、路面常常龜裂這類多年以來的問題,指示相關單位持續改善、繼續研究更有效的養護方法,使本縣重要道路整建與路平工程作業,提昇地區道路平整性與健全通行需求,進而促進地方發展與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