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螢火蟲的保育與推廣

發布日期:
點閱率:3,046
字型大小:

林務所在本月及11月,分別於植物園森林遊樂園區以及烈嶼后宅社區各舉辦一場「螢火蟲爆米花電影院」活動,以及辦理一場「金門植物園大陸窗螢幼蟲野放」活動。藉由觀賞影片、參與實際活動,以及透過專家解說和螢火蟲野放,帶領地區民眾了解螢火蟲及其與棲地環境的關係,更盼望能夠恢復金門植物園往日螢光熠熠的美麗景象。
時代進步,人類活動頻繁,導致我們所生存的環境產生許多破壞或污染,這些都將對生態環境造成立即性的負面影響。由於螢火蟲具有棲息於無光害,水質良好的濕地、溪流,以及湖泊的生物特性,也大多棲息在無使用農藥、無光害、人為汙染少的中低海拔地區,因而成為評量水質良窳之生物指標,亦被視為是良好生態環境的指標,因為這些螢火蟲的棲息地,一旦受到人為破壞,或因人工帶來的衝擊,或是被山溝排水、河床設施不當整治與農藥的大量使用,還有水汙染引起的環境惡化,因種種汙染及干擾,螢火蟲數量就會大幅下降,甚至消失殆盡。
據媒體報導,長期復育螢火蟲的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楊平世曾指出,全世界螢火蟲種類約有兩千多種,台灣有六十多種。過去處處可見的螢火蟲,卻在都市開發、農業發展下,變得越來越難見到,於是復育螢火蟲成為重要的生態指標。而螢火蟲對棲地的要求極高,除了良好的活水和適宜的濕度、喬木、灌木和水生植物的高度及密度,也必須考慮周詳;而水池的深淺、底質,都會影響螢火蟲幼蟲的生存。然而這些都需投入一定的時間與人力,想要復育螢火蟲,首先就要營造出適合螢火蟲繁衍的棲地,沒有詳細規劃及維護,就沒有資格談復育。
本縣林務所自105年啟動「金門植物園螢火蟲培育計畫」,在金門植物園建置螢火蟲復育區,也採集地區分佈的螢火蟲進行保種培育。為了保護珍貴的螢火蟲棲地,縣府和螢火蟲復育團隊藉由推動友善農法,提供農民生態補貼,改善田間生態。同時,也將廢棄營區改造成螢火蟲保種中心,希望藉由人工飼養來增加螢火蟲的數量,並將部分螢火蟲送到台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飼養,以分散風險。
近年來,金門陸續推動螢火蟲復育計畫,而這小小螢火蟲就像是生態大使,映現著土地的生態化,螢火蟲同時也像是社區助手,可協助地區發展觀光。諸如台中的東勢林場就是知名賞螢地點,很早就推出賞螢小旅行;高雄那瑪夏則是新興的賞螢區,多年前,有一周姓部落族人就開始推動賞螢活動;阿里山光華社區在政府協助下,推動賞螢活動,吸引許多遊客前去。這些例子,都是螢火蟲帶來的經濟效應,也讓社區有了轉型動力。
民眾的生態保育意識日益增強,政府推廣螢火蟲棲地保育,同時也規劃螢火蟲系列活動,盼大家共同保護生態棲地、復育土地,把純淨的環境歸還給大自然,有朝一日,讓螢光點點的美景再現。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