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承先啟後:城鄉風貌政策20周年的展望

發布日期:
點閱率:3,221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風貌政策推展20周年,正如火如荼地舉辦「城鄉20.無限魅力---致敬城鄉魅力大賞」活動,一方面藉此感謝過去重要推動人物之「特別貢獻賞」及在地方努力建設之「卓越城鄉設計師賞」,一方面也進一步提醒各部會與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對「城鄉風貌」的意識,並持續累積地方凝聚力、共識以及自發性之動能,推廣景觀改造之政策效益,並有效激勵創新及榮譽感。
事實上,政府從民國88年開始以示範計畫試辦城鄉風貌,於90年正式納入政府公共建設推動,迄今已辦理5期4年中長程計畫,20年來已累計辦理8,000餘件環境地景改造補助計畫,已讓人與土地的情感真正融合,並能維護城鄉自然與人文環境風貌,重塑生活價值核心。
進一步說,城鄉風貌第一階段的政策目標,乃是透過「城鎮地貌改造」及「社區風貌營造」等策略,採取「政策引導型」、「競爭型」設定重點項目,從設施減量、生態復育、環境整頓、簡易綠美化等原則,在各地打造示範計畫。回顧這個階段,金門縣政府曾以「僑鄉與戰地之再生:一個關於時間與記憶的地景保存設計」案,亦即金門中部、臨料羅灣的成功村(陳坑)為基地,爭取到94年度營建署城鄉風貌競爭型補助計畫,以生活博物館概念,透過地景縫合金門人與土地的關係,為戰地聚落找回生命力。這項設計案的主題設定為「聚落生活的保全」、「軍事地景的再生」與「僑鄉文化的再現」。陳景蘭洋樓修復工程即為其一。10多年來,憑藉著優越的海景及獨特的人文魅力,陳景蘭洋樓已經是金門自助旅行不可或缺的一站。
第二階段為計畫整合(102年至106年),換言之,透過城鎮整體規劃及建立跨域整合推動平台,推動城鎮整合建設計畫,引導中央及地方資源循序共同投入地區建設,帶動地方整體發展。以聚落保存、生態復育、建物活化、空間治理為核心的碧山聚落環境改造計畫,亦曾得到城鄉風貌競爭型的大獎,進行若干的基礎建設。今日的碧山,配合文化資產的修復利用,以及睿友學校文學館的經營,讓自身特色發光發亮。
第三階段的重點是城鎮再生(106年至110年)。106年起依「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推動「城鎮之心工程」,推動城鎮街區核心生活機能改善,建構城鎮整體生活環境,進而支援在地產業、培力社區人才、整合在地資源等,並融合城鎮景觀、部門建設、地方產業、居住環境及居民認同,以達到城鄉均衡發展願景的目標。「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點亮城鎮之心---金門後浦魅力城市營造計畫」都是金門獲得營建署補助的專案,未來整體完成之後,潛在之效益應可逐漸看到。
最新的政策重點是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110年至115年)。也就是營建署希冀透過部門資源「跨域合作」、鄉鎮「競爭拔尖」及「青年參與」,串連地方產業、景觀、生活及生態環境資源,打造出城鎮特色品牌,營造具有文化、綠意、美質的生活環境。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金門擬超前部署,對應政策目標,提早研擬具體方案,以利爭取相關補助,提升建設品質且改善生活與產業環境。
走過20年,不論是縣長、副縣長或各局處首長,或是從早期的工務局企劃科到現在的建設處城鄉發展科,抑或是環境景觀總顧問團隊、鄉鎮公所建設課同仁、社區發展協會、社區規劃師們的共同努力,金門一步步爭取城鄉風貌優化的機會,也確實留下了一些值得稱頌的工程,各界應不吝給予鼓勵。而下一個20年,金門的城鄉風貌需要更宏觀的願景、更踏實的方法及更廣泛的參與。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