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風貌與永續發展的省思
日前金門縣政府建設處在金城鎮公所舉辦一場「變更金門特定區(金城地區)細部計畫」說明會,主要目的是要改變城鄉風貌,以滿足居民適應未來新的生活需求,營造現代化的健康生活環境。在建設處的用心規劃下,此次提出的細部計畫已力臻盡善,不過根據土地倫理與土地經營的實質意義來說,仍要更貼近民眾實質的生活環境。
金城地區的幾個社區均成立於戰地政務時期,為符合居民住屋需求所規劃的新社區,當時因應戰爭關係,不但限制建築樓層,尚規定要附設地下防空設施,不僅建築基地小,巷道及外環道路也狹窄,更遑論公共設施之考量,雖然如此,在當時仍被視為進步住宅。現因環境變遷神速,時空背景完全不同,原有居住環境已不符合人民生活需求,因此營造社區永續發展之城鄉新風貌,建構生態社區之健康生活環境,突破土地資源之限制性,已成為新時代居住環境之指標。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及維護土地正義之原則下,結合民眾參與之社區意涵,產生共識,建構土地倫理,創造政府與民眾雙贏的局面,這才是新城鄉計畫根本之道。
綜觀國內外之城鄉更新計畫,皆因應時代變遷所產生的生態環境概念及人類未來永續發展之需求,發展出一套符合人們現代化的都市更新計畫,且均與三、四十年前所看到的面貌完全不同,如國內各縣市的眷村改建、台北市萬華地區之都市更新、高雄市政府周圍之都更重建、澎湖馬公之市區規劃…等,都有新的構思與發展。金門土地資源有限,更要根據新的都市理念,將土地作最大化的利用與發展,若我們仍持續傳統的規劃理念和價值觀,將使城鄉環境發展面臨最大瓶頸與障礙,如之前所產生的農舍興建政策,現在已經發現諸多問題,包括土地浪費、交通道路狹窄、公共設施不足、衛生系統規劃不良…等,因而產生諸多亂象,造成未來整體規劃及永續生態維護之窘境。
金城地區幾個社區都已成為老舊社區,最早興建者均達三、四十年以上,若再以舊思維實施變更計畫,可說已不合時宜,尤其在整體土地價格節節高漲之際,土地充分利用應與時俱進,做好生態永續之社區規劃,將都市更新計畫所剩餘之土地作為闢建停車場、道路拓寬、公園綠地、健康休閒場所等,以符合現代人民之生活需求。根據都市更新處理方式,分為下列三種:重建、整建、維護等,為建設金城都市新風貌,政府應運用這些已規劃完整之住屋土地,制定具有前瞻性都市計畫政策,同時也趁此機會,釐定土地分區使用,抑制多年來盛行之違建風氣,將之列入可改善管制範圍。同時,發展出良好的土地及都市計畫政策,減少房地面積,增加綠地及公共設施面積,加強精華地段之軟、硬體設施,強化生態與健康安全生活環境的營造,這才是未來金門前瞻性都市發展之目標。
總之,期盼政府能針對金門各鄉鎮在戰地政務時期規劃的老舊社區,符合都市更新條件之住屋,能分區、分段規劃與輔導居民重建或整建,並能放寬樓層限制,以增加公共設施用地,符合全民利益與政府施政績效。提出一套讓民眾接受和響應,與政府共同合作推動之前瞻且有長遠目標的好計畫,並參考國內外都市更新計畫案例,讓金門未來之都市發展符合現代化居民之生活需求,邁向國際都市永續發展新風貌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