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防疫不容緩
俗話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甲飽。」,初三這一天漢族傳統習俗有燒門神紙、不外出等等,由於「赤口」,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
今年被縣府訂為「平安防疫年」,楊鎮浯縣長說,春節是中國人傳統社會最重要的節日,即便去年金門遭逢50年來最嚴重旱災,林務所被迫取消今年春節花海的營造,但透過相關廢材佈設的藝術裝置,也讓今年縮小辦理春節活動的金門,呈現不一樣的年節氛圍。他強調要向鄉親說清楚「春節防疫」的特殊性,也希望透過防疫年的標籤化、定型化,讓鄉親理解縣府減少春節聚集活動、全面防疫的合理性,避免引發返鄉過節人潮對停辦大型活動過度的疑慮。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由於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了六畜、後造了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屬六畜之日,最後才是人。
晉朝董勛《答問禮俗說》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故此,每年正月初一為雞的生日,初二為狗的生日,初三為豬的生日,初四為羊的生日,初五為牛的生日,初六為馬的生日,初七為人的生日,初八為穀的生日,接著,初九為天公生日,初十為地公生日。初九天公生也是金門人習俗登太武山的日子。
另外,初三俗稱「赤狗日」(赤口日),根據中國傳統習俗,當日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漢族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恐帶來貧窮。這一天又是「老鼠娶親」日,人們必須早點熄燈睡覺,並在家中各處撒鹽、米,稱為「老鼠分錢」。
這些民俗禁忌,有些迄今都還被人們遵循,也稱不上是迷信,農業社會把這些習俗認為理所當然,現在是工商業社會,不想被習俗所制約,當然就不須遵循,但如果認為這些民俗習慣也無可厚非、無傷大雅,則趨吉避凶也是一種態度。
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為避免室內空間群聚,增加春節期間染疫風險,今年太武山海印寺因應防疫作為,停止除夕上頭香活動,而正月初一到初九素齋也停止供應;烈嶼保生大帝廟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初二舉辦的「歡渡春節擲聖筊競賽」活動,也取消了應景活動。另外從今年1月21日起暫停開放的太武山擎天廳,至2月18日前仍禁止參訪;總兵署地牢及金城民防坑道也暫時停止開放;農試所、林務所、畜試所及水試所每年春節舉辦的園遊會,今年也全部取消,改成戶外活動,這些都是為了響應政府防疫的需求。
過年期間有上萬名鄉親從各地返鄉過節,大批鄉親回來,就是擔心會有群聚感染,因此避免大型群聚活動,是防疫的不二法門,這些限制鄉親都必須多加體諒,多一些同理心配合。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嚴峻的2021年,金門縣政府將今年定位為「防疫年」,雖然大幅減少春節群聚活動,但也全力營造年節氛圍,從年前到大年初一至元宵,安排了18項服務和迎春活動,希望在「防疫優先」的大前提下,和鄉親攜手共度「牛轉乾坤」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