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傳統文化基因 聚落保存活化永續
民國一○六年,金門以「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華再現」爭取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支持,推動瓊林聚落的保存活化。提案之初,專案秉持以文化做為空間治理基底的整體論述觀念,藉有形文化生活空間與無形文化記憶的整合保存為基礎,透過在地組織培力、人才培育以及落實在地生活美學等策略;使歷史裡的文化基因與當代生活結合,進而成為闡揚聚落場所精神,凝結聚落文化從而厚植地方文化經濟。計畫也希望瓊林的執行經驗,可以延伸至金門其他聚落的保存與再發展,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瓊林和其他金門聚落有著相同的歷史記憶,祖輩為避戰禍移居浯洲,千百年來在這塊土地上,持續承受倭寇掠劫、海戰、遷界,以及近現代多次激烈戰爭所帶來的生存威脅。然而,因著一次次遷移與回歸的文化積累,演繹出閩南、僑鄉、戰地的文化印記;充分展現金門堅韌的生命力與持續追求和平的價值觀。更深層地說,傳統儒家的「仁」與「克己復禮」,透過千百年間耕讀持家與宗族祭儀的禮法傳承,早已成為支持金門常民生活的重要人文精神與核心價值。
瓊林擁有四百餘處傳統建築與坑道軍事遺跡,八棟國定古蹟,一處縣定古蹟,三處歷史建築,風獅爺以及承自儒家禮法且公告為文化資產的「瓊林蔡氏家廟祭祖儀典」;同時也是透過民眾參與依法登錄的聚落建築群。再造計畫除了保存硬體空間外,更將鄉親們於聚落保存再發展計畫中,關切再三的社區產業文化與經營培力列為執行重點;瓊林專案之一的「文化創意產業輔導發展計畫」,即在與社區力量共同協作推動落實這個願景,也是金門案與國內其他再造案最大差異的部分。
執行過程中,首先梳理聚落的歷史、人文、產業、生態、地景等脈絡,透過與社區多次討論,淬鍊出瓊林文化「遵守禮法‧追求卓越」的核心價值,並作為後續發想的主要依據。文化局、執行團隊與聚落組織攜手,依序推動形象識別系統設計與推廣、文化導覽數位內容建置、鄉土教材規劃、公共藝術創作,以及聚落文創產業創業輔導等分項計畫。過程中,儘管經歷了部分鄉親對計畫願景的觀望遲疑,也都在社區發展協會支持信任、鄉親們主動參與,以及開瑄國小師生的持續努力下,終於共同體驗了一次聚落文化傳統共創共學的珍貴歷程。
四年期間,由瓊林學子口述數位語音導覽的指標牌示系統,到仲夏夜裡擾動鄉親們攜老扶幼熱烈參與「瓊林廿四節令鼓傳習演藝夏令營」成果發表晚會,再到社區成立「瓊林文創藝棧」,「進士系列」商品供不應求;藉傳統文化基因,逐步深化地方培力,建構瓊林文化加值以振興地方經濟的同時,更透過當代的創新演繹,將「遵守禮法‧追求卓越」的場所精神,透過美學導入,幻化成為全台首座文化敘事主題的插畫藝術籃球場,再次吸引了大眾對於瓊林文化價值關注的目光。
再造計畫訂於本年度結束,各項空間保存維護將回歸到文資法體系執行,但再造案中與鄉親共同打造的保存和傳承體系的課題才正要開始;如何延續成果,擘劃聚落未來更恢弘的發展願景以及具體行動方案,是政府與民眾刻不容緩的使命。做為金門聚落文化指標的瓊林,次階段主要課題有三:首先是傳統禮法生活智慧價值的再詮釋。藉宗族祭儀生活禮俗的實踐推廣厚植於日常,包括祭儀、教育及產業活動的轉換;其次是聚落卓越榮光的創新再現。延續瓊林文武世家的宗族榮耀,以文資保存帶動創意發想,引領瓊林新世代的卓越;第三是社區組織培力的持續深化。強化自主經營能力的提升,以及研訂由社區主導的聚落保存再發展公約作為永續的支柱。
金門聚落保存活化的願景,需要爭取並整合公私部門多方資源持續關注;由在地參與主導,以傳統文化基因建構具有責任感的行動計畫,支持瓊林作為一個兼具文化保存與產業發展的實踐典範,並提供金門其他聚落的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