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世界閱讀日看金門的閱讀風氣

發布日期:
點閱率:2,353

為響應「世界閱讀日」,金門縣公共圖書館於4月23日起攜手各鄉鎮公共圖書館開啟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各館都舉辦一系列特色活動,希望能吸引讀者進入各個圖書館,得感受閱讀的精髓,一窺閱讀的奧秘。
4月23日「世界閱讀日」的緣由,乃是這天與世界上許多重要作家有所關聯,如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生日與忌日;《唐吉訶德》作者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及我國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兼文學家朱熹,都在這一天逝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自1995年起,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閱讀日」(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用以推廣閱讀與寫作,及宣揚版權觀念的重要性。
「世界閱讀日」慶祝的想法源於加泰隆尼亞「聖喬治日」,相傳中世紀的加泰隆尼亞,有一天突然出現了一條惡龍,人民為求生存,只好與惡龍妥協,每天送上一名年輕的女孩當祭品,最後輪到加泰隆尼亞公主,一名叫「聖喬治」的英勇武士適時出現殺了惡龍,巨龍身上的鮮血,讓草地長出朵朵嬌嫩的玫瑰花。武士摘下其中一朵最嬌艷的玫瑰花送給公主,公主也回贈象徵知識和力量的書籍。這段浪漫神話傳頌多年,加泰隆尼亞便將此日訂為「聖喬治屠龍紀念日」。
此後每年的4月23日,西班牙自治區的加泰隆尼亞人,用特別的方式來慶祝這個日子:男人依照傳統習俗,送玫瑰花給心愛的女人,女人則回贈書籍給摯愛的男人。「玫瑰與書籍」象徵了美麗和智慧、愛情與知識,永恆不變的歷史傳承。各個國家為了慶祝世界閱讀日,也都有不同的活動,如:英國的「一人一書」、瑞典的「好書贈學童」、日本的「兒童閱讀日」、香港的「全城閱讀10分鐘」等。身為世界閱讀日起源的西班牙,為慶祝這一天,讀者每購買一本書,就可獲得一朵玫瑰花。閱讀,有如讓無形的知識,以智慧之花形態現於世人眼前。
為鼓勵閱讀,提升本縣競爭力,縣長楊鎮浯與各鄉鎮長共同致力於基礎國教和文化建設的推動,使得金門整體閱讀力大幅躍進;教育部去年3月1日公布《2019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整體閱讀力躍升城市,「縣市人口50萬以下組」由金門縣獲得第1名,整體閱讀力成長8%,不僅在縣市分組中居冠,同時也是全國進步幅度最多的縣市。今年公布的「109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全國各縣市全民閱讀力表現,金門縣「人均借閱冊數」榮獲第二名;全國各縣市全民閱讀力表現「人均擁書冊數」榮獲第五名,已提升到閱讀前段班的水準,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北宋大文豪黃庭堅曾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乏味,面目可憎。」閱讀是經驗累積和知識學習,閱讀不能讀死書,要理解書籍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躬行實踐。南宋詩人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金門自古文風鼎盛,人文薈萃,宋明清三朝曾出五十名進士,自2000年篆刻設立博士壁後,依縣府教育處最新調查統計,到2018年止,「博士壁」增補新增博士登錄篆刻人數計有457人,目前最新的數字應已接近五百人,海隅蕞爾之島,在在見證這項奇蹟。
洪蘭女士的大作《閱讀使你爬上巨人的肩膀》就言簡意賅指出「在知識經濟的年代,影響國力的最關鍵因素,不在於土地的大小、武力的強弱、自然資源的多寡,而在於知識的累積、流通與應用。因為人類的知識可以累積,前人的智慧心血記錄下來,流傳後世、後人,知識的累積造成人類文明不斷進步。透過『閱讀』有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更遠,因此,面對二十一世紀資訊爆炸,唯一的武器便是閱讀。」真是大哉斯言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