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宅經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不只國內,國外的疫情也並未減緩。尤其自五月中旬開始,台灣防疫出現破口,新冠肺炎拉起警報,由於本土案例激增,民眾減少出門機率,相當程度的衝擊了旅遊與實體經濟。然而,危機或許就是轉機,此次新冠疫情衝擊許多國家以及城市,讓民眾減少外出的同時,也促進了宅經濟的升溫。
近年來因為電視購物與網路購物平台蓬勃發展,為民眾提供了更便利的購物環境與服務,人們無論是上班或是購物,都不再侷限於特定的模式或地點。網路媒介提供消費者更快速、更方便的消費方式,使得消費者在家消費的機會增加,外出購物的機率減少,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消費模式。再加上民眾礙於疫情傳播的疑慮,大大降低外食、旅遊、購物、娛樂等消費需求,反而催生龐大的「宅經濟」商機,諸如外送平台、線上遊戲、影音串流、視訊連線等「宅餐飲」、「宅娛樂」等等。
新冠肺炎在台灣已連續數日在一日內新增上百案例,且各國也持續有病例及死亡案例傳出,隨著全球疫情的持續延燒,在社交距離及減少外出所引發的宅經濟與零接觸商機,催生出消費者對外送及無人化服務的仰賴,也加速了銷售通路結構的轉型。有專家認為,宅經濟是形塑未來世界的大趨勢,因為疫情過後的世界,不論在政治、經濟、產業、消費、科技,甚至生活型態,幾乎全部改頭換面,影響時間甚至長達15年以上。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宅經濟需求,因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民眾在家時間變長、推升宅經濟需求,家用空調、空氣清淨機等商品需求夯;再因停課不停學、居家辦公等需求大增,甚至引爆「筆電之亂」,各大實體通路、網路平台幾乎銷售一空;而全國防疫3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宣告居家「抗疫」戰鬥期延長,隨著民眾防疫意識高漲,掀起一股囤貨潮,民眾為減少出門採買,紛紛上網搶購民生物資。
面對疫情的嚴峻挑戰,更加確定的是,數位轉型的趨勢是必然的,在疫情延燒且未見止息的情況下,數位經濟的火苗只會越燒越旺,這些都會加速店家的轉型腳步;也唯有將現有品牌的轉型策略做得扎實,且能超前部署,相信就能在後疫情時代,掌握變化快速的新消費先機與商機。
後疫情時代,防疫當道,圍繞「宅」為核心的新經濟模式正迅速成長,遠距、網購、居家運動已逐漸成為生活常態,防疫、抗疫目前已是全國上下的共同目標。防疫宅在家,再加上民眾的消費習慣不斷改變,尤其現在電子支付系統更多元,也讓線上購物的市場增加,相信數位化的經濟市場不再只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形容詞,而是成為現在進行式;疫情之後,全球的消費習慣亦會產生巨大變化,無接觸的消費模式將會越來越夯,也讓網購商機與宅經濟無限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