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0年社會工作督導實務訓練談起
社會工作者;社工!作為一種幫助人,和解決社會問題的工作。從發展時間來看,開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是為了解決西方工業革命時期,歐美國家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為開端的。
回顧社工專業發展史,早期主要是以精神醫學為基礎,強調個人內在的改變,後來發展的社工模式,才開始注重到社會層面,而非僅重視個人的精神層面。到近期,則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藉由批判觀點,帶來了很多現代或後現代主義的理論。例如生態理論、系統理論、女性主義社會工作、增強權能觀、優勢視角等。
這些社會工作理論與觀點,建立了社工自身的知識體系與專題理論。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事實的模式,來解釋社會現象或問題,也可以使我們有系統的瞭解、理解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複雜的交互反應現象,並且能夠進一步思考如何進行適當的處遇。
而社工之所以在今日,日趨重要,主要在於雙重的聚焦使命:一方面是希望能提升個人、家庭或團體的社會功能,另一方面則希望能改善社會狀況。因此在這些觀點的具體運用上,人們假定社會工作者的任務,是尋找問題的原因,在確定原因之後,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使貧困者、老弱者、身心殘障者,和其他不幸者的問題可以被解決。
然而,雖說社會工作者的理論,會隨著時代與社會的不同,有著不同的發展,但最重要的是其所處的社會脈絡,在此脈絡下,尋思有效的解釋與參考分析,進而指導實務工作,以有效提升服務品質與功能;這何嘗不是日前金門縣社會處,舉辦「110年社會工作督導實務訓練」之立意,且論之以享鄉親。
金門縣政府社會處特於日前,接連兩天在縣府新聞發佈室,辦理「110年社會工作督導實務訓練」,聘請國立金門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梁美榮,進行專題講授。社會處指出:此次訓練以講授及實務演練方式進行,內容包括協助督導,自我角色與職責的覺察、跨網絡資源合作的實務討論,以及協助督導,建立自我支持系統,及帶領社工與網絡合作的技巧,和可能面對的挑戰與因應等;尤其處此紛沓之環境。
社會處長董燊在講習會開場時特地表示,楊鎮浯縣長向來重視社工督導的本職素養,縣府團隊為培訓專業的社會工作督導人才,故而辦理這項訓練,也期望透過這項實務訓練,提供社會工作者,在理論與實務議題中,有更多反思,並在其工作崗位上,能適時運用專業知能,提升服務品質。此外,董燊也鼓勵社工努力充實自我,儲備能量,以期未來更上一層樓,晉升為督導,賡續為案家服務,提升金門整體社工能量。
誠哉斯言,我們知道,雖說社會工作者之理論及實務,確有不同的論點,此更意味著沒有一個理論,能夠完全被放在任何一個類別中;但也正因如此,社會工作的理論是與時俱進的,均需針對實務的理論,及現有的社會現實,及時有效地回應變遷,以應社會需要。此何嘗不是社會處舉辦此次講習會之立意,確值肯定且共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