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牆進士壁已立圖書館特藏室須媺
金門立「博士牆進士壁」,給讀書人永不磨滅的肯定。刻石記功,垂於將來,雖可收見賢思齊之效,卻不足以繼往開來。金門要孕育多士,就應充實圖書館、豐富特藏室!此外,將金門子弟的碩、博士論文列入館藏,也遠比形式上的鐫名肯定來得重要。
金門設高等教育後,對縣立圖書館的需要日益迫切。有人說,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不過,無論質與量,縣圖不免讓人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在圖書館的建設上,縣圖應增加蓄書的質與量,建立館藏特色,延長借閱服務及開放的時間,還應數位化其典藏。
金門的道路密度號稱世界之最。對陸路鋪面,不厭重複投資;對開闢文化管道,卻強弱殊勢。金門有開創觀光的企圖、有扮演兩岸和平之鑰的創意、有發展閩南文化的構想。這些都是「不知不能行」的大計畫、大工程,若認識不真,扣槃捫燭,恐怕會永不見天日!
旅遊、直航、文化,在金門推展多年,相關的圖籍卻匱乏如故,若館藏足以支撐對觀光、對兩岸、對閩學的研究,何愁不能取得更大的功績!須知,當我們勞神苦思,不得其解時,別人也許早有答案;惟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既存的知識,才能得出更高明的見解,找出解決問題的良方。
明太祖朱元璋攻克元都之後,將全部圖籍運到南京,又詔求四方遺書;見「文淵閣」藏書不足,則說:士庶人家稍有閒錢,便想藏書,何況政府?於是遣人訪購,還強調照價給錢,不必還價。明代遷都北京後,「祕閣」藏書多達百萬卷,無讓前媺,促使文運轉盛。其後,明成祖據以敕編永樂大典,清乾隆又敕編四庫全書,成就了中國典籍的大集結。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李謐說:「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梁昭明太子蓄書三萬卷,所編︽文選︾乃中國詩文總集之祖。歐陽修號「六一居士」,生平最得意者,一是藏書一萬卷,一是集金石遺文一千卷。孫中山外號「通天曉」;他胸羅二十史,一生嗜好,除了革命,就是讀書,是圖書館的常客。沒有圖書館,就沒有馬克思的︽資本論︾或傅柯的︽性經驗史︾。可見,前人的詩文、思想之所以能精妙入神、鼓盪風雲,就在博貫百籍以為憑藉,並非無中生有。
知識是二十一世紀競爭的利器,圖書館則是知識的寶庫。不論學前啟蒙、正規教育、終身學習,都須賴以成全。金門若能擁有完善的圖書館,就能擁有「百城之富」。或許,下一位改變人類歷史的大思想家,就伏案在金門的圖書館哩!博士牆、進士壁,算什麼?圖書館、特藏室,多加油!
「 嬛」是天帝藏書之所。連天帝都需要看書,何況凡人?金門既號「海上仙洲」,何妨搖身一變,成為人間的「 嬛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