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後送轉診創新高潛藏問題應速改善!

發布日期:
點閱率:713

據新聞報導,金門地區去年後送的病患高達一百五十人,平均每二、三天就有一人後送;而轉診更高達五千一百一十六人,平均每天有十四人轉診,「後送」及「轉診」人數均創歷史新高。

依照縣府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到今年五月底為止,金門現住人口數是六萬六千六百九十人,然國民有「行」的自由,其中應隱藏著許多為方便「小三通」往來兩岸、或為分享老人年金及家戶配酒而設籍的「人頭」,意即實際長住金門的人口,應比公布的數字為低。倘若仔細計算,等於平均每十個金門人之中,去年就有一人曾轉診赴台就醫,這樣驚人數據的背後,竟究顯示地區醫療何種警訊?

金門鄉親長期以來對後送、轉診需求甚殷,究其原因,應以醫療資源不足,對醫療品質缺乏信心有關。事實上,為改善醫療品質,保障無價的人命,縣府自八十八年開始,便實施了空中救護緊急後送及轉診補助制度,九十一年起更增添直昇機夜駐、SOS固定翼機緊急救護。除此之外,對轉診醫療,也實施了病患、陪同家屬的交通補助措施,其目的無非在盡可能的滿足民眾對醫療的需求!單就去年而言,後送便達一百五十人,總計支出五千餘萬元;全年轉診更高達五千一百一十六人,平均每天有十四人轉診到台灣就醫,總計支出八百餘萬元。合計公部門每年在轉診、後送醫療上的花費,便不下於六千萬元,此究係是不當的醫療浪費?還是地區的醫療院所真的無力確保醫療品質,令病患寧踏上迢迢的醫療長路?

按理說,任何民眾都渴望就近獲得妥善醫療照護,後送或轉診不論對病患,抑是家屬而言,均會造成經濟與精神的雙重負擔與壓力,箇中滋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李縣長更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對地區的後送、轉診率居高不下,耿耿於懷。」因此,在李縣長的主導下,縣立醫院除極力的爭取中央補助外,今年更與榮總簽訂支援合約,由榮總調派各科專科醫生駐金看診;接手國軍金門醫院的署立台北醫院,更信誓旦旦的發出了「發展花崗石分院為金門的重症救護醫院」的豪語,未來,勿寧說是鄉親們應對金門的醫療未來寄予厚望,地區的醫療院所要以更積極的作為來挽回民眾就醫的信心!

誠如署北花崗石分院趙院長所言,「後送、轉診,不一定都有利急重症患者。」姑不論病患能否受得了後送、轉診的迢迢長路,如因此而延後了就醫的黃金時間,致令天人永隔,相信任何人均無法承受其重。如今「國軍金門醫院」走入歷史,署北接手將另展新局;縣立醫院署立化雖妾身未明,但有榮總醫療專科的支援,提升醫療品質亦是指日可待,然而,要如何建立、挽回民眾的就醫信心,相關的衛政單位、醫療院所,還要多花腦筋才是!

誠然,目前有榮總調派各專科醫生來金駐診,同時,署北醫療團隊亦進駐花崗石醫院,將來應不是缺乏「良」醫,而是如何留住良醫;尤其是在醫病關係的改善、醫療信心的建立上,宜想出妥善解決辦法。企盼在最短時間內,金門鄉親真能揮別後送、轉診的夢魘,讓地區真正成為「最適居住」的人間樂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