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歷史建築發展金門精緻旅遊!
金門縣的歷史建築登錄,目前已累積到一百二十七處,在全國各縣市排名第一,顯見公部門與民間對歷史建築的保存和維護已建立共識,對於文化資產的保存與觀光效益的發展,更有正面的助益。據了解,這項歷史建築的登錄,從民國九十二年八月起展開首次審查,迄今已完成八次作業,且目前仍持續進行登錄審查和現場踏勘。
誠然,地區歷史建築之所以能在全國登錄中獨佔鰲頭,確是其來有自。因為,從歷史來看,金門史蹟源流,可考者已達一千六百餘年,無數的時代履痕與人文點滴,曾在金門島上留駐;就當代而言,低密度的開發與濃郁的閩南遺風,更為金門保留了豐富的華夏文化與文明根基。所以,全方位的保存金門先民的建築心血,是我們無所逃避的責任與使命!
歷史建築存在於世最大的意義,在於「知古鑑今,明古創新」。地區在歷史建築與傳統聚落數量的過人之處,適足彰顯著金門的未來發展,必需要以文化內蘊取勝。文化,存乎任何意象,訴諸任何感觸;具體的小至一磚片瓦,抽象的大至整體環境氛圍。如今許多有心於金門文史工作的朋友都發現,金門的觀光發展似乎脫不了文化金門的取材,卻又不迭的向風行的劣質旅遊靠攏,這或是現實生活的必然,卻不是金門發展的唯一道路。
當然,金門的觀光如要訴諸「廉價競市」,唯一的結果只有逐漸走向衰敗!因為,金門不存在廉價競市的本錢,豐盛的卻是濃郁的人文情懷與質樸古風。基此,我們籲請想要發展金門優質觀光的相關單位及業者,審慎思索地區朝向精緻旅遊發展的可行性。更明白說,大堆頭的團體旅遊行程,無法充分發現金門的美,卻足以折損正值萌芽的觀光生命。先民留下的傳統聚落、古市街道與歷史建築,就是金門發展精緻旅遊、深度之旅的最大本錢。近期金管處釋出了十七間的古厝民宿,民宿業者亦摩拳擦掌,急欲大展拳腳,然而,我們卻發現,公部門並沒有做相應的配合推廣與專案聯結,或許金管處與縣府交通旅遊局各有權屬,但直面的卻是同樣的消費旅遊市場啊!
其實,如果金管處只負責釋出古厝資源,卻無相應的專案推介與活動配合,那便猶似再一次的扼殺古厝的生命,讓有心的業者視為畏途,地區的觀光發展,勢難重返正確的道路;同樣的,縣府交通旅遊局既總綰地區觀光發展,更應早日落實發展策略,明確戰鬥目標,不要讓滿懷信念、亟思改革的業者,滅失在市場競價的洪流裡!
不容諱言,金門縣的歷史建築登錄,累積到一百二十七處,在全國各縣市排名第一,誠屬可喜可賀,但我們是以行動來活化歷史建築的生命,還是繼續任由歲月無情的頹圮?令人憂心的是,公部門於今對歷史建築的維護與復育,有觀念、有步驟,也確實救護了不少歷史記憶,但似乎每在硬體建設完畢後,就戛然而止,例如:瓊林的怡穀堂便是,實在令人百思不解!
總之,金門眾多的歷史建築是我們特有的寶藏,活化歷史建築,發展精緻遊程,便是開啟的鎖鑰。至於具體該怎麼做,就端賴相關單位、業者、有心人士多費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