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旅遊品質金門觀光業才有明天!
金門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日前舉行理事長及理監事選舉,甫當選的新任理事長提出未來將推動之十一項改革及工作計劃,包括:團結金門同業、避免惡性競爭,提升旅遊品質,引導政府推動有力旅遊政策、全力維護旅遊業工作權等等,期盼政府協助業者共同提振金門旅遊市場。
無獨有偶,近日國內某大報也有一則關於金門旅遊品質的報導,指觀光客在參訪金門水頭古厝時,因民宿業者拒絕參訪,發生了糾紛。當然,這新聞並不驚天動地,但卻凸顯了金管處、旅行社、導遊、民宿業者,甚至是縣府交旅局在溝通不良、宣導不足的問題,更體現出各自為政、管理失序的矛盾與危機。
不可否認,金門開放觀光迄今已有十餘年了。近年來,金門所有的對外宣傳更皆以觀光發展為基調,許多的觀光活動辦得如火如荼,各界也都感受到了金門急欲在觀光發展上建功的企圖;因為,金門觀光發展得好不好,不但攸關金管處及縣府的政績,更密切關係著全體鄉親的生活,以及金門的未來前景。
尤其,自金廈「小三通」開放後,金門更成了前進大陸的窗口。根據大陸方面的統計,去年入境大陸的台灣旅客計有四百一十一萬人次,金廈「小三通」的出境人數占百分之十二強。以金廈現行的便利交通,何以不能吸引更多的國人過境,自然是政策上適用對象的掣肘;再者,金門缺乏更大的旅遊魅力,恐怕才是最主要的關鍵!
任何旅遊從業者都知道,觀光產業要做大、做好,旅遊商品的魅力、特色最重要。金門的旅遊特點很多,舉凡閩南風情、僑鄉文化、戰地史蹟、自然生態等等,無一不是可以獨當一面的旅遊賣點。但現實是,愈來愈低的團費維繫不了旅遊品質;大堆頭的觀光活動,匯集不了消費的駐留;五十萬人次的過境商旅無法帶動金門經濟的榮盛,只餘鄉親「通三小」的咒怨。
我們與其怪中央的政策失當,何不想想,金門有沒有留客的本錢?金門要搞好觀光,難道不該廣泛培育外語人才,不該有「星級」飯店,建置觀光人才資料庫,資訊整合機制、平台等等?有了這些,許多旅遊糾紛或許就不會發生。當然,目前兩岸僵局未解、政策走向不明、觀光人潮未見,誰願意為了旅遊品質,花大錢「充門面」?
平情而論,團結同業,提昇服務品質,自然是每一位旅行公會理事長,甚或政府權管部門肩負的責任。然而,金門開放觀光已十多年,成效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或許,觀光旅遊是一種服務業,旅客們享受的是心情,業者販賣的是專業;心情,在於斯時斯地的觀受;專業,則重在人無我有,為客設想周到。一次旅遊的客訴或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攸關著金門整體的旅遊形象。此不獨是哪個單位、個人該負責的問題,而是凸顯了金門整體旅遊品質不佳的事實。
總之,金門乃蕞爾小島,不具壯麗山河、豐富物產,更無廉價勞力,如不朝向發展精緻旅遊、深度遊程的路上走,很難為金門的觀光築夢。紛擾了這麼久,該是整飭的時候了,眾志成城只是基本的條件,如何提昇旅遊品質,讓三百五十萬的赴大陸旅遊國人、四百萬的廈門遊客爭著前來金門旅遊,才是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