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現鄭成功文化精神金門不宜缺席!

發布日期:
點閱率:640

台南市政府第五年舉辦的「鄭成功文化節」,昨天傍晚在台南市延平郡王祠隆重登場,縣長李炷烽率金門訪問團參與盛會;為讓歷史精神重現,活動現場昔日軍營、大砲、兵器全亮相,軍營外還有身穿明朝軍裝士兵巡邏,而且,預定斥資新台幣五千餘萬元的仿鄭成功「攻台船」,也正式「開斧」動工!

是的!紀念鄭成功已成兩岸的共同運動;廈門重新整修鼓浪嶼的「鄭成功紀念館」,系統性地介紹、展示了鄭成功的家史,以及收復台灣,驅逐荷蘭殖民者的過程;相對地,台南市做為鄭成功復台的登陸地,已經連續五年的舉辦「鄭成功文化節」,今年更規劃了「海洋台灣、歷史重現、成功故事、社會福利」四大主題,讓民眾切身感受三百多年前的歷史風雲;而身為鄭氏起義、練兵根據地的金門,又該如何從歷史探索時代新意。

當然,紀念鄭成功兩岸各有目的。台南市意在開發特色、常態性的觀光活動,拓展商機,深化古城的文化底蘊;廈門則除了觀光上的需求外,還訴求兩岸中國人血脈的臍帶,統戰意味濃厚;而位居中間的金門,應該做些什麼?

前兩年,地區曾倡議舉辦「鄭成功文化節」,後因何作罷,不得而知,卻適足以反映公部門「執行力」的弱勢。新近,縣政發展研討會甫落幕,與會的鄉賢俊彥提出了諸多攸關金門發展的建言,然究其根底,實則不脫李縣長競選時的施政訴求與計畫願景,冀盼不能說說而已,相關部門應劍及履及戮力執行!

以對鄭成功史蹟的關注來論公部門的執行力,或許失之偏頗;然而,身為聯繫兩岸紐帶的金門,對此豈能無動於衷?如今,鄭氏在金門十五年留下的遺跡、史料,滅失的恐比存世的還多,要談鄭成功文化實在晚了一些,但這也提醒了我們,「歷史不會回頭;錯過了,就代表永遠的失落。」

誠然,「戰地文化、閩南原鄉、生態保育」是金門觀光發展的重點,但深厚的中華文化,才是所有利基的根源。深厚的中華文化則需要更強、更遠的史實來做鏈結;茅山塔、倒影塔的復建,不就著眼於此?然而,建築終究是靜的,只有具體的架構起斯時、斯地的文化氛圍,才能引發心生嚮往、趨之若鶩的感受,否則,還不如不做!

最近,網路上傳寄著一篇名為「台灣旅遊四大怪」的文章,文中以「到處都在放煙火、人人都在蘸醬油、觀光重硬不重軟、大家一起來搶錢」四大怪來譏諷台灣現行旅遊、觀光活動的膚淺和功利;作者以為現今的觀光活動一切只為拚政績、講獲利,其他的就顧不上了。金門有否落入「四大怪」的泥淖,此由地區旅遊業的「不興波瀾」,就難有「恰如其分」的評價!

或許,捫心自問,為什麼文化底蘊多元、厚實的金門,卻端不出影響久遠的文化活動,肇建不了豐茂富饒的文化博物館,不能為子孫奠下深厚的文化根基?該歸於金門沒有文化,還是努力不足?值得深思!

總之,台南市的鄭成功文化節活動,或許只是觀光炒作,金門組團參與、擺攤設展只是湊湊熱鬧。畢竟,廈門已是金門的後花園,台南市更是金門的姐妹縣;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在重現鄭成功「驅逐韃虜,復我中華」的歷史路上,金門豈能缺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