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准許金門港區成為兩岸航商的彎靠地!
金門縣籍立法委員吳成典,日昨在立法院院會中提出臨時提案,鑑於現行法令規定兩岸不得直航,導致航商紛紛捨棄台灣基隆、高雄等國際商港,造成台灣競爭優勢盡失。為挽回頹勢,建請政府從速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准許金門引進陸資成立加工出口區,並利用金門港區做為兩岸航商的彎靠地,為執政當局「拚經濟」拚出成果。
誠然,金廈「小三通」開航迄今,台商暢行無阻,經貿契機卻始終未明。囿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兩岸不得直航,航商從上海到基隆途中,須先彎靠日本石垣島,航程需增加八小時;石垣島晚上不辦結關,上海港的吳淞口又有潮差問題,如果趕不上石垣島結關,就要在海上枯等十二個小時,錯過吳淞口的潮差,要再痴等十二個小時,等於要浪費一天的時間。所謂「時間就是金錢!」站在經濟觀點,台灣此舉無異將自己置於全球經貿之外,對於整體的競爭力,更有著莫大的危害。
平情而論,政府不允許兩岸貨運的直航,最大的用意在於顧及國家尊嚴,避免我為中共矮化。對此,我們咸表認同,也能充分理解,然而,倘若只是為了意識型態的堅持,而致競爭力下降,甚而商機盡失,又豈為民主政府應所當為?
事實上,中央當初設想以金馬做為兩岸「小三通」的試辦據點,便意在試煉兩岸邊境商貿的可能,為離島帶來發展的機會。然試辦迄今已逾五年,具體的商機沒有出現,壅塞的人潮,卻帶來更多的問題,實有「捨本逐末」之憾!基此,吳立委籲請政府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准許金門成為兩岸航商彎靠港的提議,便適足以突破金門經濟發展的困境,讓外貿產業具體的在金門落地生根。
大家都知道,一個地方沒有產業,民眾就沒有就業的機會;缺乏就業的機會,「改善離島人民生活」永遠只是一項惑人的口號而已。地區的社會福利做得好,相對的,就是就業機會少,無法有效改善經濟低迷的氛圍,此實為地方政府「難以承受之重」。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將之比擬於中央與地區的互動,似也頗為貼切。
依照吳立委之提議,金門若成為兩岸航商的彎靠港,直接的,將帶來倉儲業、報關行的發展機會;再者,加工出口區將順勢而起,為地方注入湧動的商機與就業機會;只要人流、金流匯集,金門將逐步取代港、澳,成為兩岸最重要的「中轉」經貿港,或不再只是夢想!
如今,陳總統喊了十數次的「拚經濟」,卻無具體成果;行動力見長的蘇院長,也未有施政的突破。金門港「試辦」彎靠及成立加工出口區,是個絕佳的破口,中央應要以「放眼大陸,根留台灣」的思維,積極振興離島經濟,挽回台商信心;錯過了,「小三通」將僅止於「通三小」,台商將更將「利」無反顧的出走!
據悉,吳立委的提案已經獲得立委雷倩、江義雄、楊宗哲等三十二人的連署,經院會討論後獲得無異議通過,送請行政院研處;期盼陳總統、蘇院長能以更宏觀的視野、前瞻的思維,善意回應鄉親、航商及台商們的務實需求,兼為自己的政治生涯再創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