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展金門學研究創建金門為文化豐原!

發布日期:
點閱率:555

以發揮推動金門地方研究、促進地方文化發展、落實全民文化運動、增進民眾生活品質、營造金門特色人文為宗旨的「金門學研究會」於日前舉行成立大會,屬於金門人文研究及學派演繹,將有機會邁入嶄新的範疇。

平情而論,「金門」文化底蘊豐茂,做為一個「小而精、精而美」的文化主體,金門學將可能在有志之士的耕耘下,成為一股特色文化的清流。所謂的「金門學」,顧名思義,便在發揚金門地方的文化研究,既可重在地方特色、人文空間、地理環境、城鄉關係的營造,更可促進區域生活文化的提昇,以金門為學派,可說是「包山包海」,似乎現行地區所有的文史、展演社團的組織和功能,均能羅列其中,其成敗更攸關金門文化的發展走向、及藝文風氣的提昇,實屬當代的文化大戲。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更是產業的源泉;缺乏文化,便難以擁有永續發展的利基及條件;是以,對於金門文化的挖掘和振興,金門鄉親都有著不可推諉的歷史使命;然而,金門學在如此兼容並蓄、恢宏遠大的立會宗旨下,能否務實運作,開花結果,實有幾個努力方向可供參酌。

其一,研究氛圍的營造。地區現存的許多藝文社團,不是淪為「骨幹」社團,就是根本缺乏有效的運作;如今,地區既有發展金門成為學派的大志,實應積極的將各領域的研究氛圍激活。基此,我們建議公部門或可整撥一處可供諸多社團共同使用的聯合活動場所,讓人才交流,也讓諸多研究的史料、素材可以分享、共用,做為營建金門學研究的動力,亦將助益良多。

其二,鄉土文化的結合。要發揚金門學研究,有許多基礎性的工作必需做得紮實而深厚;諸如:口述歷史、風俗採擷、史料保存,或專案研究,在在需要更多元的參與及發動;因此,金門學的研究必需要走入鄉土,並成立各駐點的工作站及骨幹運作,平素可藉由網路、電話聯繫彼此的工作心得及發現,蓄積了一定的能量,便能針對主題,做出深刻的文化建樹及成就。唯有充分的吸取文化土壤的養分,金門學的影響才能深遠,立言、立功。

其三,研究方法的建構。任何學派的發展,都有賴專精研究成果的積累,如何達到目的,則有賴虛心與放空的學習;現今,民間社團幹部常常面臨的共通問題,便是縱然初始有滿腔的熱情,也抵不住經費沒著落、成員沒熱情、活動沒成就的消磨,慢慢地,便無疾而終;深究其因,此實與研究及投入的方法攸關。金門學如能在一開始便界定好各領域的發展方向及方法,並佐以適當的研究訓練及骨幹養成,以金門深厚、豐裕的文化資產,要爭取資源,將金門學發展為一門顯學,並不困難;怕只怕因循故舊的表面文章,不但徒耗了珍貴資源,更澆熄了有志之士的熱火。

總之,金門學的範疇極廣,能做、該做的,所在均有。金門,不獨只有顯赫的戰功及苦難的歷史可供傳承,金門還有著豐茂的文化身世,正等著吾輩去深掘、創建;今日的金門,擁有最好的文化發展條件,如何促進金門文化的永續發展,開創金門成為文化豐原,實賴鄉親萬眾一心、攜手齊力向前!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