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擴大多元參與面向擘劃金門未來發展!

發布日期:
點閱率:467

縣政府日昨召開「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暨「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規劃會議,聽取規劃單位簡報及各局處室意見,縣長李炷烽特別指示應注重金門的歷史與文化特色,以擘劃金門未來的發展方向。

綜觀縣府所召開的是項會議,主要是由負責規劃的「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進行「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暨「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九十六至九十九年總體發展策略摘要報告,並由縣屬各局處室及鄉鎮代表針對規劃內容提出建言,以做為後續修正參考。針對會議研討內容,或許,我們可以歸納出未來金門發展的幾個面向,供作參考:

其一,戰地的賣點。金門因戰役聞名於世,最大的觀光資源也是戰役史蹟,然而,開放觀光十餘年來,甚而規劃、進駐了全國第六座國家公園,戰役之於金門遊客的印象,仍僅止於報廢、頹圮的武器及設施,不忒可惜?要知道,戰爭是人類的歷史教訓,更是最佳的時代教材;金門軍事設施完備、種類多元,已足夠發展出舉世稱羨的「戰爭博物館」及碉堡、坑道藝術;對照現實,卻令人失望。失望的原因,在於失去在地文化的精髓。旅遊的目的在於享受發現及驚奇,因此,複製歷史經驗,卻丟失了金門文化的主體,呈現的只能是突兀與莫名,巧的是,地區大部分的建設規劃都落入困境的胡同,實在是非常可惜。

其二,世界遺產的登錄。金門的戰地史蹟及傳統聚落,能否爭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猶未可知,但是,我們對待史蹟的態度卻值得省思;諸如:金門國家公園復建了很多百年老厝,卻很難恢復原有風貌;職司歷史遺產維護的機關尚且如此,平頭百姓又將如何自處?我們以為,史蹟的保存不應側重在保持,而在維護與發揚;一堵彈痕累累的牆壁,遠比一座亮麗的華廈,更加吸引眾人的目光,我們不能嘴裡嚷著要爭取登錄世界遺產,實務上,卻不是過度開發,便是任其荒涼。世界遺產如果少了動人的人文底蘊,不能打動人心、發熱發光,登不登錄,又有何妨?

其三,務實的基礎建設。近幾年來,地區忙著各類的基礎民生建設,意圖填補五十年的戒嚴軍管空窗;然而,許多華而不實、品質低劣的公共工程,卻令人大失所望。胡璉將軍主政金門時期,曾提出「以費為省」的公共建設觀念,對照今人的「填填、補補、挖挖」,實令人不勝唏噓;金門需不需要寬廣的馬路、龐大的巴士、華麗的建築,完全可以攤在檯面上一一的檢視,但就是切忌蒙著眼睛蠻幹,沒有遠見,不講方法。現在金門缺的不是水溝、石板路,而是機能更強的碼頭、機場,星級的觀光飯店、旅遊品質,以及供需無虞的水電與資訊網。務實、擴充性強的基礎建設,才是金門最迫切的希望!

總之,金門的未來,不能只是複製成功案例,而是要走出自己的格調與特色;是以,金門的未來發展還在於歷史文化況味的掌握。對此,我們似乎迷信外來和尚,甚於傾聽在地的聲響。金門鄉親或許天性羞澀,卻是不點不亮;執事者有必要激起鄉賢們的熱情,擴大更多的參與面向,讓思維多元發展,燃起有識者的熱情與希望,或許,未來的金門不再是無能為力,而是充滿熱情、陽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