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兼治才能永保金門有水可用!
地區日前召開「金門地下水管理與應用」座談會,與會經濟部水利署官員和專家建議金門應該正視地下水超抽問題,發展畜牧業也應評估減少造成對地下水的污染,更應朝向水資源的多元開發,以確保金門未來水源的供應。
眾所週知,「水」同「電」一樣,都是現代城鎮發展最重要的基礎;一個缺水、少電的地方,可能連最基本的生活品質都顧不上,遑論任何有效的建設及發展,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金門目前正處於這樣的危機之中。
根據金門縣政府的委託調研結果顯示,金門地區的降雨量少,蒸發量大,缺水,實屬必然的結果;尤其,現在金門地下水已經有超抽的現象,而地下水更占了地區總利用水源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如能將地下水抽取控制在容許範圍,並保證不受人為的污染及破壞,相對的,金門的未來發展也將獲得強而有力的保證。
據統計資料顯示,現行地區每年抽取的地下水,總數量為一千五百三十九萬噸,主要用於高粱酒產製,以及農業灌溉用途;據監測的結果,金門地下水已越過超抽的警戒線,所幸,未見規模性的破壞污染,因此,我們必須立刻採取必要措施,將危機化為轉機。
首先,在產業的開發上;金門最為人稱道的,就是無污染的生活環境,然而,在與時俱進的壓力下,開發已勢不可免。如何保持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間的均衡,便是我們當前首要的課題。目前,發展酒糟養牛事業,已是縣府的既定政策,許多人質疑金門的環境,甚或地下水源可能因此而造成急遽的惡化及污染;我們樂於聽見這樣的聲音,因為,那代表環保問題,已經受到了多數人的重視,更給了執事者一定的注意壓力,相信屆時在眾人的監督下,金門的養牛事業,定能發展臻於圓滿。
其次,水資源的節約與利用;天然水源除了靠老天挹注之外,還可以藉由人為的有效管控,得到必要的儉省,甚至是再生利用。在國外,飲用分離二元給水系統,以及社區型廢污水、雨水回收再利用機制,已經行之有年,並經印證為有效的利用方案。基此,我們以為,地區或可爭取在新建社區,試辦推行飲用分離的二元給水,以及廢污水、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統,以積極作為,為水資源利用立下典範,進而擴大影響,推廣運用,如此,或能一步到位的完備水資源的節約與利用。
最後,在多元水源的開發上;為了金門日後的永續發展,地區宜儘早開發替代水源,預為綢繆。當然,開放金門從大陸接水,或許是當前最務實、有效的解決方案,然而,短期內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為此,我們或可把地下水抽取、和水資源開發,列為雙管齊下的努力目標。例如:嚴格監控地下水抽取,保證污染源的控制,甚至是積極擴充海淡廠的規模及商業運轉等等;唯有在確保「有效保護」與「積極開發」水資源的前提下,才能保證未來金門水源供給的不虞匱乏。
總之,金門地區水資源嚴重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為確保地下水的永續利用,以及多元水源的有效開發、利用,公部門似宜以更前瞻的思維與作法,兼顧地下水的保護,以及新水源的開發,才能永保金門未來有水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