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及時行善社會安定祥和──由縣政府推動居家服務五年有成談起
證嚴法師曾說: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等待,其一『行善』、其二『行孝』,因而行善即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沒有名利之心、無怨無悔。行孝要發自內心深處,自然而然,默默付出,甘之如飴。行孝與行善,正是人生最高境界。
縣政府日前召開居家服務聯繫督導會報,散居各村里居家服務員踴躍出席參加。李炷烽縣長亦在百忙中親自撥冗主持,除誠摯感謝這些居家服務員犧牲奉獻投入此一有意義之工作,認為透過真心服務展現生命價值,不求任何回報,辛勤付出之精神,值得肯定學習。
推動居家服務,乃縣政府一貫施政重點,如今五年有成,得來不易。為建立一個完整長期照護服務體系,適切服務失能身障者,整合醫療衛生與社會體系各項資源,成立金門縣長期照護管理中心,而由衛生局負起督導管理責任,緊密結合電腦服務網路,達成全人照顧,在地老化,多元連續服務之長期照護服務目標,誠如李炷烽縣長所說:「此一工作,非金錢所能衡量,彌足珍貴。」
有位老榮民就以感激口吻表示:他生於戰亂,未及成年,離鄉背井,從軍報國,追隨政府輾轉抵台。退役後在金設籍落戶,凡數十年來,他深深感受到金門民風純樸,人情濃郁,如果說大同之家是他的家,不如說金門是他的故鄉,他對縣政府推動居家服務工作,更是一再表示讚許,但也期盼社會大眾付出愛心,及時行善、不要口水、不要內耗,併肩攜手共創美好家園最有價值。
凡五年來,地區推動居家服務,迄今已有一萬三千六百人受惠,由於個案逐年增加,現有居家服務員顯有不足,且因服務員所得偏低,每小時服務費一百五十元,每月服務二十二日,每日最高以八小時為限,派案滿月者才有新台幣二萬六千四百元,又因投入居家服務者,多屬中高年齡層者,年輕之輩意願缺缺,人員流失嚴重。更因相關民間團體猶未接受辦理業務委託,導致服務個案家屬過份依賴,子女應盡責任淺化,為能永續運作而不間斷,未雨綢繆,應該加強宣導,持續招募社會善心人士,加入服務行列,權責部門更應秉持李炷烽縣長施政目標,積極鼓勵民間團體投入,早日成立公辦民營教養院,以期一勞永逸。
民意需求,水漲船高,服務員雖是受過專業訓練,其服務之愛心與熱忱也要相對提昇,想出更多照護方法,面對微薄收入,不改初衷,殊屬難得。
居家服務工作,乃社會福利政策之一環,既已付諸實施,具體成效清晰可見,只要政府能力所及,自應朝向理想目標邁進,擴大層面,造福社會。儘管落實推動社會福利制度,需要充分人力與財力作為後盾,兩者缺一不可,沒人沒錢不能成事,只要將錢用在刀口上,相信必能獲得充分支持,再者社會福利制度,應符合公平公正原則,照顧應照顧之人。對於社會出現不平之鳴,指有一家人享有多項社會福利救助,對此公部門應該認真來次全面複查,瞭解計劃規範是否落實?有無偏失錯誤?發現寬嚴失據情事,則應刪除,使之導入正軌。
好人不寂寞,好事傳千里。在此期待社會更多善心人士,仿效慈濟大愛精神,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體認行善真諦,即時行動,助人才有效果,功德才能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