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揮棒成功,希望再次喜訊成真
──由政府有意擴大「中三通」政策談起
新聞媒體報導:行政院秘書長、也是兼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陳景峻透露,政府有意將施行七年多的「小三通」擴大為「中三通」,開放設籍台灣民眾在金門或馬祖過夜後進入中國大陸,並藉此振興離島觀光與經濟。對此,金門縣長李炷烽公開表示:離島建設條例開放金馬小三通時,他當時是立法委員,即一再提出呼籲,希望政府不要「一國兩制」,讓國民享有同樣的待遇,經過七、八年,才來檢討改進,雖是初步的思考,遲來的喜訊,但還是樂觀其成。
追憶過去,金門一直扮演著「試驗」與「捍衛」角色。試驗推動戰地政務體制、試驗「三民主義模範縣」,捍衛國家、捍衛台澎,兩岸對峙,扭轉乾坤。兩岸解凍,則又承擔起「小三通」「試辦」任務,如此一「通」,歷時七、八年,金門厥功甚偉。政府早該針對「試辦」制度,進行檢討,向前推進。
猶還記得李炷烽縣長曾經論述「金門是一顆精鑽」。金門縣議會議長謝宜璋形容「金門是一塊璞玉」。只待中央給予政策,法令鬆綁,才有發展的契機。
因為「小三通」政策,一直讓人感受停留在「似通未通」、「成效不彰」框架之中,原本可為兩岸帶來互利互惠預期效益,卻因政治因素優於民生經濟原地踏步,其與社會大眾之殷切期待,確有很大的落差。
凡此,金馬兩縣鄉親及民意代表,豈止一再大聲疾呼中央正視民間疾苦。或許,政府確有難處,必須考慮再三。然而政府之難處,畢竟政府有足夠能力謀求解決。離島觀光產業,卻需「小三通」政策力求精進,予以有力支持奧援,藉此全面帶動經濟活絡。再說,區域的發展,民眾的生機,豈可一等再等,疾苦一日得不到圓滿解決,民怨就會愈來愈大,甚至不滿政府無能。
行政院秘書長陳景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要讓金馬民眾真正得到實惠才是重點」的說法,脈絡一貫,不失務實。只是喜訊何日正式實施?民眾普遍甚表關切。倘若只是放寬前進大陸適用對象,如此就能增進離島經濟復甦機率嗎?又能得到多少實惠?輿情反應並不熱烈。與其採取「走一步、算一步」之作法,何不再次下定決心,來次試辦「中三通」,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呢?政策隨時可以檢討,決定進退,果真不通,民眾也會諒解,不是嗎?
或可先行舉辦一次試辦「中三通」政策座談會。廣邀產、官、學各界專家學者座談,聽聽民意心聲,結合長期「小三通」實際經驗,讓決心增強信心,展開具體而又能實際拉近與民意認知落差距離的行動。官民進行溝通,異中求同,同中化異,終可建立共識,化解諸多疑慮,有利政府政策之推動施行。
無可諱言,推動兩岸開放交流政策,首先應該考慮利弊得失,穩健務實、週詳策劃,期能有成。監察院之前針對政府實施「小三通」成效不彰,曾對行政院提出糾正,此舉固非代表政府政策有誤,然而卻是執行層面猶有不足,不符民意需求,必須檢討策進,落實加強。換言之,「小三通」政策是成功的,無由躊躇不前,何況「小三通」政策之推動施行,提升了金馬國際知名度與區域發展之優勢性,而也有助「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
茲此,金門鄉親殷切期待政府拿出魄力,釋出最大善意,伸出誠摯援手。既然第一次「小三通」揮棒成功,應該再來一次「中三通」試辦,讓金馬鄉親真正受惠,得到甘霖,得到生機,得到繁榮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