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不能亂
「馬上,就行?」行政院長劉兆玄甫宣布擴大小三通上路,大批民眾便趕在十九日前申辦免費的金馬證,因而擠爆了移民署櫃台。十九日擴大小三通正式啟動,松山機場一大早便出現了搶票的盛況,各家候補機位通通排到一百多號,許多鄉親有家歸不得。接著,七月四日「週末包機直航」及「擴大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即將啟動,連金門在內、開放直航的八個機場,通關設備、經費還未到位,連行政院核准增加的二五六位約聘僱人員招考通知也沒有發布。以上事件,予人的觀感只得一「亂」字。馬政府準備好了嗎?問問平民百姓吧。
事實上,我們無意苛責馬政府,畢竟能在短期內端出這些兩岸大菜,已足以超越扁政府八年的鎖國政績;但我們希望的是,政府行政就像人體運用,大腦下達指令,四肢就該配合動作,而不是中央政令往前衝,執行機關卻個個神經麻痺、茫無頭緒。李縣長對民航局長的「茅坑」說,可謂道盡了地方政府的辛酸與無奈;話說得很重,但顯然不會有太大作用,政府的施政品質不能仰賴「放話」,更不能只是「領導英明」,如何以民為本、上下動起來,才是馬政府能否贏得民心、鞏固政權的最大保證。
副總統蕭萬長從外交部的科員幹起,是位知名的經濟老兵。報載,他在與新政府閣員座談時,諄諄告誡閣員們要「學習做科長」,還惹得一票前大學校長、教授的不悅,不想那才是最寶貴的從政經驗。有道是「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機關必須要有如鋼鐵般強的公信力,不能依賴某一個人在位才行。政務官們如若沒有柔軟的身段、設身處地之心,又如何能令下屬們奮勇力拚?
扁政府八年,政府的公信力已蕩然無存,實質走上「虛擬執政」的「口號治國」、「意識型態治國」及「選舉治國」之路;拚得一口好政策、說得一嘴好經濟,最終倒楣的還是芸芸眾生。新政府會重蹈覆轍嗎?顯然不是馬總統或政務官們說了算,如何在短期撥亂反正,讓新政府朝向專業官僚、戮力為公的路上前進,將直接關連執政的成敗。
如今,兩岸直航包機即將登場,大陸觀光客來台只在須臾,政府藉由鬆綁兩岸政策,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用心不言可喻,但現實是,政策上馬了,相關配套卻十足的牛步化。國民黨中常委連勝文便直批,「台灣的松山機場真的非常破爛,旅客到了會以為來到北韓平壤。在亞洲只贏過菲律賓。」這便是馬政府希冀展現的台灣競爭力?
不論是擴大小三通,還是兩岸直航包機,都表徵著台灣民主化與經濟進程的歷史新頁。我們寧願看到一個蹣跚學步的全民政府,也不願政府是個腦大、四肢僵硬的畸形體。我們理解新政府百廢待舉的難為,但更理解一項福國利民的政策絕不能只形諸文字,而無完善的因應計畫與執行策略;例如:金門機場一年有一百四十幾萬人次進出,為國內三大機場之一,但下午三點十五分後就沒有台北往金門的航班了,豈非笑話?
總之,金門今日的「亂」,相當程度的彰顯了新政府的無能,無能的政府將陷人民於惶惶不安。人民期待的是「馬上,就好」,而不是「亂」,此又豈是一句「新手上路」便可呼弄搪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