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落實節能減碳生活
今年世界環境教育日之活動主題為「踢除舊習慣,邁向低碳經濟生活」;馬總統也帶頭發起「節能減碳一、二、三」計畫,宣示省電10%、省水20%、省紙30%,於三個月後檢討成效,並簽署節能減碳宣言,希望帶頭推動節能減碳風氣;行政院長也倡導減碳行動,開始推動核四電廠之興建與運作,因為根據統計全球約有400座核能電廠對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作出8%之貢獻。經濟部也倡導節能減碳運動,由改變省電燈具、關燈習慣做起;能源局也強調應全面將白熾燈換成各種省電燈泡,在不同場所裝設不同的省電燈泡,將會有很大之省電效果;民進黨立委也發起推動日光節約時間,與全世界110個國家同步,實施日光節約時間;全國有多所大學也拚省電措施,實施關燈拔插頭、停用熱水行動。金門也從世界地球日到世界環境日,辦理一系列的節能減碳宣導活動,包括能源種子教師研習、全縣環境教育會議、賞鳥活動、創意戶外教學活動、溼地食蟲植物保護行動,以致於全縣種樹及綠美化活動,對節能減碳做出極大的貢獻。尤其金門之植樹及綠美化活動,更能帶動節能減碳行動,並做到零碳島之目標,因樹及綠色花木都會吸收空氣中之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是最好的減碳效果。因此,李縣長在金門植物園開園典禮中,發起將明年定為金門的植樹年,更是環境永續、貫徹減碳之具體行動!在全球重視「推動低碳經濟」行動中,我們金門未來將是「綠色經濟」的推動者與享受者。其實,自從聯合國在1972年開始將世界環境日定位為環境嘉年華活動時,我們人類已開始無限期的推動減碳新生活運動,尤其是金門,早在民國38年國軍駐守金門時,就開始大量植樹,從政府做起,全體軍民落實推行!
金門縣政府從早期就一直帶動全民推行環保與環境教育活動,包括辦理台灣21世紀議程、京都議定書及生物多樣性之宣導研習、再生能源之裝設補助、環境衛生之推動與評比、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鄉鎮推行環保工作評鑑、落實環保工作成效……等。但全體民眾生活上之配合均不如預期的效果,例如,縣政府一直有心要推動零塑膠生活及禁止塑膠碗筷之使用,均因民眾為求使用方便而作罷;民眾在喜慶祭神活動時,大量燒紙錢的習慣也無法改進,而且越燒越多!根據統計,一年就燒掉幾十噸的金紙;大吃大喝的習慣也一直延續,每逢婚喪喜慶必請客,而且有越請越多的現象,餐宴上之菜餚常常吃不完,造成大量廚餘,這些都是未來本縣推行減碳經濟生活應多加重視之最大課題!
其實,節能減碳工作已是涵蓋所有環保工作範圍,若能從生活做起,由下而上之具體行動落實,或由上而下之政策引導與貫徹,都能做到節能減碳的目標。因此,今後為貫徹落實總統之節能減碳宣言,全民應該做到:
一、若非國際禮儀或重要場合,應改穿輕便服裝。
二、少開冷氣,多開窗,冷氣控溫26至28度,隨手關燈或拔插頭。
三、少開汽機車,多搭公共運輸工具或騎自行車,多走路保健康!
四、愛用當地食材,吃多少,點多少或煮多少。
五、拒買過度包裝產品,自備環保杯、碗筷、手帕及購物袋。
六、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再生利用。
綜上所述,可知只要大家身體力行,從生活做起,必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也才能延續地球的生命。尤其金門是一個小島,更應配合永續發展政策,努力執行各項具體方案與工作,使金門將來成為世界指標性的環保綠色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