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陸學歷採認的看法
新政府上台以後,有關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讀及大陸學歷採認問題,刻由教育部廣為蒐集國內大專院校之意見,作為研擬執行方案之參考。緣於小三通地利之便,八年來金門學子赴大陸升學進修者為數不少,事關渠等權益,因此,在政策未定前,這個問題值得重視與探討。
大陸學歷採認是複雜且影響層面甚廣的問題。民國八十六年十月,當時教育部長吳京提出「大陸學歷採認與檢覈辦法」,因前總統李登輝不支持而擱淺。事隔十多年,新政府上台,大陸政策趨向開放,教育部長鄭瑞城對大陸學歷採認表示要「從嚴」出發,慢慢再開放,逐年擴大採認範圍。這些觀點的思維是合理的,但是缺乏整體性及多面向的政策思考,而未進入問題之核心。
就大陸學歷採認目的而言,採認大陸學歷關係到升學與就業運用及相關權益,因此,其對象理應區分大陸人士及我方人士(包括大陸配偶)兩部份。在大陸人士學歷採認方面,牽涉到日後來台升學或工作等嚴肅課題,影響層面既深且廣,茲事體大,當然要審慎評估、謹慎決策。至於我方人士赴大陸升學進修者,其學歷採認與大陸人士顯有不同,允宜列為優先考慮因素,並作為開放大陸學歷採認之首波對象,以維其權益。
我方人士赴大陸升學進修,初期以修習中醫藥學為眾;其次,為台商子女就近就學;再者為小三通開放以來,金門籍子弟及台灣個別登陸進修者,總數應以萬計;這些人士由於學歷採認懸而未決,所以返台升學或謀職皆受限制,這是極為荒謬且不合情理的現象。因此,如今新政府推動大陸學歷採認,這些人士的權益應列為優先考量。
近年來,由於大陸經濟突飛猛進,他們在教育方面也挹注大量經費,其辦學水準與時俱進,學術水平逐年提升,世界主要國家採認大陸學歷之校系範圍因而擴大,我方不能昧於現實不予採認。但是,由於大陸早期的學制紊亂,辦學水準良窳難辨,學生程度落差亦大,並曾有販售假文憑之傳聞,是故,大陸學歷採認的公平性受到質疑。所以,就我方人士之大陸學歷認證,究竟採認幾所大學或那些校系?以及採認範圍是否包括初、高中,及其採認標準為何?甚或在台考專業證照、服公職、擔任教職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於大陸學歷採認範圍及標準訂定,依目前兩岸關係良性發展之氣氛,教育部可以透過海基會向大陸方面取得官方教育評鑑之相關資料作為參考。另者,近年來大陸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地區及台灣學生,其招生簡章即有明確訊息可資參酌,以二○○七年為例,大陸開放本科生(大學)第一批次一○四所,第二批次學校六十九所,這一七三所大學都是經大陸官方評定具有優良水準的高校,所以,將之列為學士、碩士、博士學歷採認時參考運用,不失為信而有徵之依據。
綜言之,我們贊成教育部對大陸人士之大陸學歷採認,保持「初期從嚴,慢慢再開放」的審慎態度與作法。但是對於我方人士之大陸學歷採認,我們認為應該制定合理且週延之採認範圍與標準,並列為首波採認對象,盡快付諸實施;同時一旦採認,其在台升學、就業等權益應同受保障,不宜再予限制,以符大陸學歷採認之原意,殷望政府相關決策部門共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