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論撤軍與金廈生活圈

發布日期:
點閱率:720

縣長李炷烽本月十一日當面向馬英九總統要求「金門撤軍」以促進觀光,他表示,「只留一、兩連駐軍做為主權象徵就好了」。「二○○八兩岸金融觀光服務起點│金廈生活圈研討會」,日前在金廈兩地舉行,兩岸學者專家齊聚一堂,進行雙向交流座談,研議「金廈生活圈」的發展願景及具體方向。「撤軍」與「金廈生活圈」對金門而言,都不是新鮮議題,卻無比重要。

按說,金門偏居海隅,就物產、環境條件而言,金門處於劣勢,毫無競爭的本錢。然而,若將視野投諸廣袤的大中華版圖,從政經視野、全局角度看,金門卻猶如串起珍珠的絲線,不起眼,卻不容忽視、不可或缺。縱是如此,金門的發展與地位亦正受到嚴苛的考驗。

當前兩岸「融冰」氛圍甚熾,週末直航又開通在即,縱有擴大小三通的誘因在,金門仍難免於邊緣化的危機。鑑於對現實的憂慮,李縣長拋出了金門撤軍論,不想卻「餘波蕩漾」,連地區正副議長都表示,「撤軍拚觀光,與民意嚴重落差」,真是如此嗎?我們不妨探討一下其間的差異性。

首先,我們以為,金門撤不撤軍,不是重點,而是撤軍後將會帶來那些改變。李縣長的立意在於撤軍後,軍事資源的釋出與觀光化;謝議長則認為,撤軍不能與觀光劃上等號,「深化交流、擴大共識」才是更實際可行做法。問題來了,誰來「深化交流、擴大共識」?

當前,已完成的金門各階段、各區域的發展規劃及計畫等,縱不至汗牛充棟,恐也為數可觀,但要能「照表操課」,恐金門也不致陷入當前的政經困境。是以,說是一回事,做又另當別論,但我們常看到的現象卻是,公眾議題凝聚不了共識,又如何爭取中央,甚是彼岸的支持?

金門該不該撤軍?其實和金廈生活圈的未來攸關。因為,我們關切的不是撤軍與否,而是撤軍後能否導引金門往金廈生活圈,或更好的路上走。事實上,金門目前的駐防軍力,已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既然如此,僅留一、兩連做主權性的象徵,有何不妥?然而,若是撤了軍,排雷、軍設移撥仍是杳然無蹤,試問,撤軍對觀光發展、金廈生活圈又有何助益?但從長遠看,要建構實質上的「金廈生活圈」,拉進彼此的發展步調,撤軍又確有必要,那剩下的問題只有│誰來做公眾溝通、凝聚共識、訂定時程、戮力以赴?

金門的諸多公共議題,總是說得太多,做得太少。近年來,有關金門發展中轉貿易、開發大學城、推動觀光博奕、建構自由經貿港區、特別行政區等等的議論,不絕於耳,卻未見公私部門有任何協力作為,促使中央動一動關切的眉頭。「你是你,我是我」,這便是當前金門與中央的行政關係及溝通氛圍;我們惶恐公民熱情總在無謂的爭辯中冷凍,島嶼未來僅止於「紙上談兵」、口舌與唾沫。

總之,「寬思路,才有新出路;勤作為,才有大突破。」鼓舞公民對公共事務的熱情,凝聚共識,對溝通標的發出真實的民意怒吼,才能真正的踐履民意、實踐民治。撤軍也好,金廈生活圈也罷,「海洋心態」必須取代「小島性格」,也只有在「面對大海的時候」,我們才看得到金門的機會與可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