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金門海景消失
曾是北部地區重要消暑勝地的頭城海水浴場,因宜蘭縣府十年前,向漁業署爭取興建烏石港,導致浴場近二公里長灘及廣約六十座足球場大的沙丘消逝不見,縣府決定向內政部申報廢場。成功大學河海工程系主任許泰文感慨表示,「頭城浴場是台灣因人工建物影響到海岸地貌消失的首例」,值得政府與環保人士重視。「主要原因是浴場北側的烏石港突堤,攔住原本要補充沙灘的漂沙。」水利署第一河川局代理局長韓光恩說,十多年前烏石港動工築堤後,漂沙被攔截在海堤以北堆積,在外澳形成沙灘新生地,海堤以南的頭城浴場,沙灘少了漂沙,海岸嚴重被侵蝕。「這就是海岸建港最明顯的問題。」宜蘭大學環工系教授張章堂說,建港築堤會引起所謂「突堤效應」,港堤攔住漂沙,沙灘沒有了沙源,加上海水侵蝕,消失更快。
「突堤效應」!這是日前各大報的主要報導,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面對這個新聞時,我們是否想起及驚覺到金門呢?是否驚覺到世上少有潔白乾淨的金門沙灘是否妥善運用及保護呢?是否因不當開發及開採正逐步陷入「突堤效應」的浩劫而不自知呢?等等雖未發生卻有可能發生的事,我們怎能視而不見呢?因為就摩爾定律言,可能發生的事就必有可能發生,所以這絕非危言聳聽,而是防患未然!況且,就中外之開發史,凡人為建築,人工開發,必然也必須會使用到沙,而金門晶瑩剔透且乾淨的沙正是建物之所需,因此,開採沙石是不可避免且會發生的事,因此,如何在有效開發與防止「突堤效應」上爭取一平衡點,不僅是政府民間的責任,更是一項智慧!
金門,這個昔日的海上前線,海上公園,所足以傲人的就是不遜於蔚藍海岸的潔白沙灘,就知性旅遊言,不但是中外遊客的最愛,更是海洋教學的要材。尤其金門海岸沙灘一般而言,不但沙灘平坦,沙質潔白,且水質清澈,設若加以妥善利用,在環保前提下開發,不但是一處完善的運動休閒場所,也是遠離塵囂,投向自然懷抱的好地方。而且因金門海水沙灘是「貝殼沙」所組成:海浪自淺海處打碎並捲帶上岸的珊瑚礁和貝殼,在不斷沖刷粉碎之後,形成了潔白美麗的沙灘。不但可以遠觀近賞,更為這片海灘做了精采的演出。可宏觀,可細品,的確是觀光客不能不遊玩的夏日渡假勝地。由於此種沙灘對人體功能有健康效果,因此廣受歡迎,且看台北市政府在市中心建構人工沙灘,廣受老少歡迎之情況,我們怎能不珍惜這金門天寶呢!
因此,為了維護這天然珍品,為了維護住金門觀光資源,我們以為相關單位應未雨綢繆,從沙灘的維護到防止不當開採、不當人為建設,導致「突堤效應」的浩劫外,更應以教育面向使鄉親能共同維護這潔白美麗的海沙。更要進一步集專家之見,妥善規劃金門海水浴場、海水沙場、海水運動休閒場及水上運動等設施,使金門真正成為一天清地明的人間淨土,這才是真正開發金門觀光資源,發展金門觀光之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