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見政見化為政策﹐保證贏得信心
──兼談金門鄉親殷切期盼新政府伸出援手
行政院研考會主委江宜樺日前公開表示:馬蕭政見經已歸納化為四百一十四項政策,並向總統馬英九報告後,確定不會跳票,且將分批對外公布,週知國人。說到做到,兌現承諾,難能可貴,值得鼓舞。
新政府施政團隊,果然劍及履及,不負眾望,就在接手短短兩個月,交出一份亮麗的成績單。其中犖犖大者,包括,週未定期包機對飛,陸客赴台觀光,擴大小三通,金融政策鬆綁,新人新氣象,兩岸關係馬上看到大幅改善,對於國人而言,期待沒有落空,自是別具意義。
無可諱言,妤的開始,成功的一半,漫漫長路,還需繼續打拚努力,好還要更好。茲此要問國人真正感受如何,答案就在每個人的心底。有人說好,也有人說歹,是好是歹,未到最後,難見真章,言之嫌早,有欠客觀。給予時間,驗收成果,屆時再來評斷,比較公正實在。
事實擺在眼前,當國內「通貨膨脹」狀況高居不下,社會大眾期待出現明顯落差,一堆推估書面作業,掌控不住變化無常的經濟發展趨勢,短期間改善不了經濟低迷困境與壓力。倘若大環境持續惡化,則眾說紛紜,人心浮動,孰難避免。面對主人,唯有「行正、走穩、看準」,苦民之所苦,為國打拚,為民服務,面面俱到,減少錯誤,不留口實,算起總帳,才會減少虧損。
根據推估,開放陸客赴台參觀政策,一年則有六百億的商機。儘管數目不大,畢竟有助活絡台灣經濟,所謂「傾斜」之說,完全悖離事實。再看金門離島,隨著擴大小三通政策付諸實施,兩岸三地人流雖也直線上升,預測一年出入境可破二百萬人次,惟若計算邊際效益,成長指數不大,改變不了權充「渠道」角色。台客過境入陸,或由陸經金返台,來去匆匆,停留過夜者寥寥可數,甚至出現台金民航班機一票難求,民怨油然而生,其間關鍵因素,也就涉及金門的定位,開發與投資重大建設問題,值得政府重視,茲特分述於后:
一、金門的定位│過去六十年,金門受限於軍事因素,造成基礎建設嚴重落後。如果繼續扮演「守護」與「試驗」角色,則難冀求蓬勃發展。有關撤軍之說,只是一個策略,既無預設立場,時機猶未成熟。然而,長期以來,不乏有專家學者,紛以「金門的定位」議題,進行廣泛探討,或則著墨論述,剖析利弊得失。又金門獨一無二的「名城」電視台董事長石兆曰,更是親自製作『街頭論壇』,深入基層民間,針對金門撤軍及未來發展,採訪主人的看法與建言。發現金門鄉親關切熱愛情懷不變,咸表金門必需改變體質,應該脫胎換骨,非軍事化或國際化,乃至成為自由貿易區等主張,紛紛浮上檯面,無一不可公開討論,亦且期待政府積極進行研究,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局勢也在瞬息萬變,等待只會造成落伍與後悔,讓金門停滯不前。
二、金門的開發│同樣由於軍事與政治的需要,使得孤懸海中的島鄉,無法充分利用引入外資,進行重大開發。或則乏人問津,惟恐血本無歸。尤以國家公園範圍內,基於維護生態,保持原貌,任何開發規定嚴謹。而佔地甚廣軍事營區,雖因「精實」案而大量銳減兵力,而其中報廢停用部分土地,因未徹底清理,迅速還地於民,漫長海岸排雷工作,還需假以時日,方克全部完成,凡此無一不與金門整體開發息息相關,其所造成之影響層面,自是不在話下。至盼政府放寬政策,法令鬆綁,讓金門開發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三、重大基礎建設│諸如港埠、機場、碼頭、大橋等基礎工程的投資與擴建,還有陸水引用、電力開發等發展刻不容緩。觀光事業已然成為金門的唯一活路,延後一日,退步一年,提早一日,希望無窮,亟待政府伸出援手,一切水到渠成。
行政院秘書長,也是兼任福建省政府主席薛香川,曾於六月下旬來金訪問時,親臨金門縣政府聽取簡報,也實地進行勘察縣政與民生建設,即席表示行政院研考會刻正研擬金馬地區長程建設計劃,配合國家政策與地方需求來推動,希望能對整體金門的發展會有實質的貢獻,久旱望雲霓,喜訊見諸媒體報導後,鄉親翹首以待,希望早日定案,很快見樹也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