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島﹐金門解嚴後第二波精緻文化能量
──金門國樂團與台北簪纓國樂團二度攜手國家音樂廳演出之後
「《穆桂英掛帥》、《古槐尋根》、《春思》、《秦兵俑幻想曲》,一曲又一曲;聽眾聽得如醉如痴,終場後仍然安可聲不斷,二次進入國家音樂廳,金門國樂團再次驚艷演出,七月二十六日出刊的《金門日報‧鄉訊》以〈國家音樂廳 簪纓二度戀戀浯水情〉為題,報導七月十七日晚金門國樂團與台北簪纓國樂團再度攜手進入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的實況,兩千兩百多個座位,逾七成的售票率,六、七百位金門同鄉捧場,編曲家蘇文慶讚賞「聲音有厚度,音樂感出來了!」音樂會場內場外所透露的訊息、所回應的聲音,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為金門國樂團的水準演出喝采,同時,也要支持國樂團打造金門「國樂島」、推動解嚴後金門第二波深度化文化產業的願景。
二○○七年七月十七日,金門國樂團與台北簪纓國樂團首次在國家音樂廳公演《簪纓戀戀浯水情》之日,我們曾以〈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了〉為題發表社論,指出「來自金門官方的協助,更來自金門民間創意、熱情力量的凝聚與爆發,金門國樂團隱然成為金門對外文化實力形象展現的樂團;金門國樂精英聚一堂,對金門在傳承、培育和建置民族管弦樂藝術的遠景將產生深遠的作用和影響」;同年九月二十一日,我們接續發表社論〈幸福教育城‧美麗音樂島〉,披露《天下雜誌》所作「幸福城市」的民意調查,金門人的「生活快樂」、「最以自己的縣市為榮」兩項指標都拿下全國第二,並以「戰地變成美麗音樂島」等教育、文化條件榮登「幸福教育城」。
砲聲遠、樂聲近!無所不在的樂團、不時登場的表演,意外讓金門「戰地變身美麗音樂島」,也寫下「幸福教育城」的指標;因之,《天下雜誌》在作觀察採訪中,處處有讚嘆,「光是一支管弦樂團隊伍就有五百位學生參加,達到金門從幼稚園到高中人數的十分之一」、「金門文化中心幾個月就有一場音樂成果發表會」、「今日的金門縣已經是全國性音樂比賽的常勝軍」、「曾經是國共激烈戰場的金門島;褪下軍事要塞的角色,在縣政府推波助瀾下,開始揚起優美的音樂篇章」。在多色彩、多弦律所譜寫出的音樂風景中,夾身其間的金門國樂團,無論就組織性、企圖心、持續力及能見度的表現,獨樹一幟,演出精湛。
一如當年紅葉少棒隊從農村發跡再躍上國際賽事的傳奇。金門國樂團的成軍的源頭,始於現任樂團行政總監王金國自金城國中美術教師職位退休後,二○○一年回到學校,重新整合一九七三年即在聯課活動成立的「金城國中國樂社」,以此為班底作為發展國樂的母團,又經兩年奔走,為了「紮根小學、強化國中、精緻高中」,金門高中、職及中正國小國樂團的相繼成立,讓三級學校形成「一條龍」的國樂培育體系有效銜接,又自台灣聘請名師、指揮家黃光佑跨海到金門指導,每周三天,從未間斷學習,也以「選目標、選挑戰」為動能,除了同由黃光佑擔任指揮的台北簪纓國樂團可作為合作、觀摩、交流對象,又為增加樂團實力、打開視野,金門國樂團每年都排除萬難赴台挑戰「全國比賽」,一而再、再而三,成績總排名很快躋入北區三強內。
一支由小學生、中學生、部份大學生所組成的國樂隊伍,在學校、家長後援會全力支持下,經過多年的團隊學習、實力累積、默契養成,並未滿足於在校園、在島內的表演,他們勇敢的走出去; 結合台北簪纓國樂團的力量,三年內、三度登上國家音樂殿堂,二○○六年七月十四日在台北中山堂、二○○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及二○○八年七月十七在國家音樂廳,三回合都以《簪纓戀戀浯水情》為名,演出的曲目從《酒歌》、《太行印象》開始,再到《月兒高》、《穆桂英掛帥》,一次比一次純熟的樂音、每一次都超過七成以上、千人甚至兩千人的購票入場聆賞觀眾; 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了,金門「國樂島」的聲音,強力放送出去了!
一次在中山堂、二次在國家音樂廳,金門國樂團屢屢奏出精采、劃下驚奇; 來自民間力量的爆發、官方的支持,金門國樂團的潛力、實力已被肯定,發展後勢值得全力支持、高度期待。面對未來,正如行政總監王金國的自信,金門優質國樂團的崛起,正式宣告金門自解嚴後第二波更具深度的精緻文化能量已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