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是為金門做些什麼的時候了
前陣子馬政府才因股市連連重挫,被批得灰頭土臉;接著又因颱風來襲,橋毀人亡,搞得焦頭爛額;這幾天,又因為大陸毒奶粉事件,炮製了最短命的衛生署長,馬政府流年之背,已勿庸多言。以此對照馬總統上任前的「馬上,就會好」、「新政府沒有蜜月期,要馬上上手」的執政承諾,直令人不勝唏噓。
事實上,馬政府的麻煩還不止如此。擴大小三通政策實施後,金廈小三通人數暴增,日前因颱風過境,九月二十四日小三通進出人次高達七千三百多人,台金航班飛了九十架次,規模和春節差不多,對照鄉親們近期機、船票一票難求的困境,我們不禁要問:政府還能為金門做些什麼?
毒奶粉事件發展迄今,衛生署決策一日三變,三聚氰胺的添加標準一夕間從無到有,有網友便戲稱:「走了個謀財的,來了個害命的。」對證金門今日的景況,我們是否該說:「走了個刻薄的後母,卻來了個敗家子。」刻薄的後母只是不睬孩子,不像敗家子一樣,完全不顧後果,只知道向前衝。馬政府忙不迭的將金門端上桌,卻不管金門能否承擔其重。如今,機船票供不應求,鄉親們往返台金、兩岸,難於以往,冀盼人流帶來的經濟復甦,及發展契機則付諸闕如。試問,我們大有為的政府演的是那一齣因果?
擴大小三通,何不能兼顧擴大金門對外交通的建設及容量?計畫開放陸資登台、大陸學歷認證,又何不能在兩岸的交流樞紐│金門,先行規劃試辦,而非要等到萬事俱備,再來吹東風?稍早,政府開放兩岸週末包機直航,預計每日三千人的陸客人流,如今來不了三百人;同理,大陸國台辦於九月七日回應馬政府的「擴大小三通」政策,開放包括持有往來台灣有效簽證和通行證的大陸居民、開放赴台遊的十三省市大陸觀光客,可透過金馬小三通往來兩岸,我們又何曾看到任何榮景,及政府為此有任何發展準備及應對策略?改善強化機場、碼頭相關建設,有效解決離島交通問題;提昇離島旅遊建設與品質,鬆綁陸資登台等,所有有關兩岸交流、發展的大戲,通通在等中央點頭?金門能做的,除了嘆氣,應該還有些什麼吧!
如果今天我們打算在金門設立兩岸的免稅精品中心、人才育成中心,甚至是兩岸的小額貿易商品交易中心,或睥睨兩岸的高粱酒文化園區、國際觀光島嶼,試問,我們該準備好什麼?這就跟我們自省「金門的未來在那裡?」一般,戰地文化、自然生態,或是邊境經濟貿易等都有機會,但統合的說,金門需要的,只是自己的創意力量及文化思維,建設自己的金門,不讓人牽著鼻子走。
面對百孔千瘡的馬政府,我們已不興再指責些什麼,或者,一群菁英、聰明人聚在一起的結果,就是犯傻、幹笨事,但對照前朝的貪污腐敗、神主牌治國,你我是否又該欣慰,還好這是個比較笨的廉潔政府?馬總統在兩岸政策上頻頻出招,儼然已將其視為救台灣、救經濟的靈丹妙藥,渺小如金門,卻總在兩岸的過招中,倒楣、受挫。小三通、直航包機、學歷認證、陸資開放的好處,如果都輪不上金門,或許我們真的不該太期待,大有為的政府還能為金門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