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與金門學子大陸學歷認證的看法
馬英九總統日前明確宣示,政府已經準備承認大陸學歷,將於明年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學。對於這項攸關兩岸廣大學子權益的重大政策,學界正反意見以及社會呈現莫衷一是的分歧現象;尤其一些本土社團、學者、民代頻頻以記者會或投書平面媒體評論,更有以這次「毒奶粉事件」為例,認為承認大陸學歷與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升學等於慢性自殺,會自食惡果等云,呼籲政府不要輕率開放承認大陸學歷,讓台灣自陷險境。
對於採認大陸學歷與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升學的利弊,立法院法制局曾經提出研析報告,認為如果政府開放此一政策,將會產生「提升國際競爭力」、「拓展教育市場」及「促進文教交流」三大正面影響;並直陳亦將「衝擊國內就業市場」、「大專院校供過於求狀況更加嚴重」、「危及社會安定及國家安全」等三大負面影響。這些利弊互見的爭論,政府應該審慎因應,更由於兩岸關係之複雜性,所以必須建立跨部會的整合機制,做好週全準備與完整配套措施,據以執行。
為處理大陸學歷認證之相關問題,教育部自民國八十一年即著手研擬方案,八十六年「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草案出爐,由於社會疑慮不斷、共識不足而延宕;復因民進黨政府時期公開表態不承認大陸學歷的做法,使這個問題遲未定案。惟自馬英九就任總統以後,採取開放政策,因此大陸學歷採認與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讀政策已箭在弦上,勢在必發。最近媒體披露,教育部初步規劃採認大陸學歷政策,將採取漸進式做法,初期只採認大陸學生的大陸學歷,未來才會進一步採認台生的大陸學歷。因此引發「台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簡稱「台生會」)不平之鳴,認為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呼籲政府應該重視渠等升學權與工作權之公平性,優先採認他們的大陸學歷。
事實上,目前國內急需大陸學歷採認的對象,分別是台灣去的學生及大陸來的配偶。就台生赴大陸升學來說,其背景因素各有不同,以台商子女為大宗,其次是個別赴大陸升學者,而金門學子緣於開放小三通之機遇,得地利之便,負笈大陸者為數也不少。據非官方統計,自開放大陸探親迄今二十一年,台生取得大陸高等教育以上學歷者約三萬餘人,「台生會」之統計則為七千餘人。但是無論人數多寡,或者他們是在什麼情境下赴大陸升學,總是希望政府採認他們的大陸學歷,給予回台繼續升學或就業的合理權益與機會。
由於政府對台生大陸學歷採認久懸未決,致渠等返台、金升學或謀職,其大陸學歷形同廢紙。這些台灣及金門的學子在大陸求學,除非選擇在大陸繼續深造或工作,否則畢業後不能以所獲得之大陸學歷返台、金升學或就業,只好到國外「漂白」再回來,案例時有所聞,其就學權與工作權明顯受到不公平對待;再者,都是台灣學子,政府可以承認外國學歷,卻不採認大陸學歷,衡情論理,豈不荒謬可笑?
我們支持政府這項重大教育政策,但在採認大陸學歷的做法上,再度籲請政府應該區分輕重緩急與本末先後,台生大陸學歷認證與大陸學生大陸學歷認證,何者為重?何者為輕?何者為先?何者為後?或者同時採認,殷望政府以維護本國學子的權益為優先考量,做出明智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