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僕紀綱不立﹐則無服務品質
歲月如駒,轉瞬之間,馬英九總統上台治國,迄今歷時已五個月了,根據最近出爐民調指數顯示,聲望不昇反降,劉揆施政團隊,得分亦復如斯。凡此見仁見智,各有解讀,誠然非無作為,而是受到外在因素之影響,國內經濟景氣及股市持續下探使然。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任何機關施政團隊,貴在運作順利,發揮高度功能。而其關鍵則在團隊之「工作紀綱」、「服務熱忱」、「執行成效」是否良好。倘若團隊紀綱不立,成員信口開河,頻頻凸槌,態度傲慢,行動遲緩,服務熱忱不佳,執行力未達要求標準,則民心向背,不惟有悖民意,也就沒有民氣。凡此個人遭到點名批判事小,政府施政團隊受到拖累事大。倘不提高警覺,正視問題之存在,導致貽人口實,虛耗澄清說明時間事小,影響政策政令之正常推動與執行事大。
俗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樣道理,「紀綱」不立,則無服務品質。茲此民主法治時代,民意最大,民氣可貴,沒有民意支持,何來施政作為,一旦失去民氣,施政效率無由發揮。因而樹立公僕良好「工作紀綱」,即是施政要務。
新政府當前面臨最大問題,即是全球經濟一蹶不振,國內景氣每下愈況。經濟一天不見起色,民生苦以為計,自然會有民怨。不但希望馬英九總統看到社會民間真象,聽到基層子民心聲。而更期盼政府趕快想出辦法,少說多做,加快腳步,端出牛肉,讓人感受到轉暖回春氣息。
八年的國家即是吾家,一人獨裁時代宣告結束。地位再高,不如「立威置信」。權力再大,祇是「曇花一現」。故而「依循法制」、「實事求是」、「以一當十」、「以十當百」發揮出來之團隊力量,豈止十倍,甚至百倍!換言之,凡人其智慧與能力都有侷限,胥賴施政團隊人人用心,大家盡力,眾志成城,減少失誤,提昇效率,贏得信心。
政府倡言推動「清廉執政」,全面「興利除弊」,此乃民意需求,國人咸表支持。然而,務必令出必行,穩健向前,卒免引起無謂爭議,事倍而功半。例如訂頒「公務員廉政行政倫理規範」,立意原本良善,卻也引起廣泛討論。劉揆為此曾在立法院院會答覆立法委員質詢時,允諾針對公務禮儀饋贈收授部分規定,酌予提高放寬,以符實際需要,法務部為本法主管機關,未知已否參考修正通函各級政府週知?苟有誤解尤須分區詳作宣導,或以函文具體說明,期以一體適用,促使順利執行。事關全國公僕規範事務,最忌政出多門,徒法不足以自行。
馬英九總統曾經指出,面對經濟凋敝困境,希望國人「培元固本」,共渡難關。其中若干民生政策措施,已有初步成效。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感慨表示:「人在做,天在看」。證諸新政府認真從事,用心服務。雖有部分做得不夠好,倘若虛心接受,落實改進,必能化異求同,化阻力為助力。
又在「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條文中,列舉公務員於視察、調查、出差或參加會議等活動時,不得在茶點及執行公務確有必要之簡便食宿,交通以外接受相關機關(構)飲宴或其他應酬活動,換言之,公務員奉派出差執行公務事項,依法可以報領相關定額公費,其與接受公務活動機關(構)具有一定利害關係,自不得接受飲宴、招待或饋贈,俗云:「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能否全面雷厲風行,期能「積習」盡除,對此端看政府決心與魄力,由上而下要求是否認真?各級主官(管)是否以身作則?各級政風機關(構)是否善盡督察責任?又監察委員位高望重,職司風憲,如能利用巡察倡導示範,使之蔚成風尚,更能發揮「振聾發瞶」之功效。
再者,中央廉政委員會,係應「澄清吏治,端正政風」而設,廣邀專家學者及社會公正人士膺任廉政委員,期能集思廣益,為「清廉執政」而發聲獻策,擁有望重一方社會人士陳長文直言不諱,點名財政部處理國有財產局局長郭武博與廠商喝花酒乙案,僅以記過一次,輕輕放下。要求劉內閣應該展現鐵腕,不能與民間觀感差距太大,因而,威之不立,信何以存?難以讓民眾相信政府有端正政風之能力與決心。言之鑿鑿,擲地有聲,如此個案顯示政府龐大組織體系,仍然存在「官官相護」之陋習,亟待全面加強教育與要求匡正。
在此政經紛擾時刻,官不可僚,對團隊公僕而言,「守法重紀」尤其重要。人人都應潔身自愛,秉持「說對話,做對事」之服務精神熱忱,為國家、社會、人群作出貢獻,無此共識,非僅有愧良心,亦將難獲民眾信任與支持,不可輕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