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七日﹐明天金馬解嚴16周年紀念日
從「2008金馬解嚴‧和平嘉年華」萬人盛會回顧金馬人解嚴前後走過的路
「我無法得到你們任何一張選票,但是我卻聽到你們的聲音了!」美國建國二百三十二年,第四十四任總統選舉結果昨日揭曉,四十七歲的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大勝共和黨的麥肯,成了建國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歐巴馬發表當選感言,針對反對者說出一句「聽到你們的聲音了」,對照於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遭嗆同樣發出的「台灣反對的聲音,我聽到了」,確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說明了迎向和解共生的時代,民主,讓不同的聲音互相激盪,反對的聲音,也必須尊重、傾聽,這是創造多元價值社會,一股向前邁進的衝力、向上發展的動力。
就在民主國家美國總統大選,共產國家大陸海協會官員到訪台灣的眾聲喧嘩政治氛圍裡,明天,十一月七日,金馬解嚴十六周年了!對長期生活在政治、軍事禁錮裡,喪失民主社會參與的金馬人而言,走過了四十三年戒嚴歲月、三十六年戰地政務實驗期,解嚴,是一個何等悲欣的日子,解嚴紀念日,又是何等嚴肅的歷史烙痕。然而,十六年來,「十一月七日」雖存在於金馬人的歷史記憶,官方、軍方卻很少把它當一個「紀念日」來看待、論述,民間也少有紀念活動,其間或隱藏著「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糾結的微妙心理轉折變化,也可能因金馬社會已回歸憲政、走向民主,甚且已從緊繃的兩岸軍事對峙到和平的兩門對開,雖未遺忘,但儘量淡忘那個充滿「悲情」「憤怒」的年代;因此,十六年來「慶祝」或「紀念」解嚴日的活動,紀錄中只出現過三次: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日金馬解嚴當天,民間媒體《金門報導》社區報發起燃放一千公尺鞭炮「慶祝金馬解嚴暨戰地政務終止」,一長串鞭炮從東門圓環「金門精神堡壘」迤邐到金門地方法院,燃香點放後,炸起一片煙硝,炸盡風風雨雨的過去;沉寂了十多年以後,直到二○○七年十一月七日,金馬解嚴十五周年日,隨著台灣大肆紀念解嚴二十周年的氣氛感染,民間才又出現了第二波紀念金馬解嚴的活動,由金門縣鄉土文化促進會主辦的 「戰地36│金馬解嚴十五周年戒嚴人權系列展」,在庵前村民防戰鬥坑道開展,照見共同的戰地記憶,中外媒體聚焦,吸引了觀展人氣,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文建會主委翁金珠等中央官員都專程抵金看展、見證金馬獨有的歷史章節,又透過邀請金馬民主運動人士回家以及對學生、社會人士的徵文,進行一場解嚴前後的鄉土教育,「戰地36」展覽裡,影像與活動設計,儘管殘留著對過去威權體制的反諷、批判,但也真實呈現、保存了一段不能或忘的歷史;緊接「戰地36」而來,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金馬解嚴十六周年,中華民國金門烈嶼公共事務協會領銜、偕同旅台各同鄉團體,把紀念現場從金門移向台灣,二○○八年十一月一日下午二時起至晚間八時三十分,於中和市漳和國中運動場,以六個半小時,舉辦突破萬人參與的「二○○八金馬解嚴‧和平嘉年華」紀念金馬解嚴十六周年盛會,活動精神延續「戰地36」、訴之「歷史的錯誤可以被包容,但不可以被遺忘」,活動目標定位「自由、民主、和平尊嚴,金門兩岸和平特區、特色經濟發展,金烈大橋、金廈大橋興建決心與行動」,不再打土地「宿命」、戰地「悲情」,也淡化當年金馬人走上街頭吶喊解嚴的畫面,甚至也未刻意邀請「五○七反對金馬二度戒嚴」的民主人士到場,「和平嘉年會」所呈現的,是園遊會、晚會,是祥獅獻瑞、鑼鼓喧天、施放煙火,也是唱不完的歌聲、摸不完的獎品,最特別的畫面是,當年的「統治者」、被抗議的對象中央與地方政府,諸如總統府、福建省政府、國防部、金門縣政府等各層級官員,放下歷史包袱,齊聚與民「嘉年華」,當年的國民黨黨工、今代表總統馬英九出席、等不及金門縣長李炷烽上台致詞即行離去的總統府秘書長詹春柏丟下一句「忘記過去、勇往直前」,緊接致詞者,當年的政戰上校、今代表福建省主席薛香川出席的楊誠璽則站在金門人心情複述著「歷史的錯誤可以被包容,但不可以被遺忘」。
被視為寫下中外戒嚴、軍管歷史最長紀錄的金馬,身處在過去那段歷史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軍事、戰備第一下,也由於軍政黨一元化領導,是聽不到、發不出不同聲音的,直至戒嚴、軍管末期,沈默的金馬人才勇於發出第二種聲音,以民主運動衝撞體制,催化解嚴、爭得民主。在「二○○八金馬解嚴‧和平嘉年華」和平、圓滿舉辦之後,十一月七日,明天金馬解嚴十六周年日,「聽到你們的聲音了」,一如美國新總統歐巴馬的民主之音,請記得這個金馬人的民主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