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化資產與傳統在知識氣候變遷中的積極功能

發布日期:
點閱率:2,159

每年的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Monuments and Sites),亦稱為世界遺產日(World Heritage Day),這是由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在1982年提出,並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國際性活動,和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每年5月18日的國際博物館日,與歐盟每年9月的歐洲遺產日等;都在鼓勵世界各國設定特定主題,舉行各種不同類形的活動,促進文化資產與博物館等文化工作的國際合作。
2022年國際古蹟日的主題設為「遺產與氣候」。強調文化遺產在快速氣候變遷環境中的角色與應有的行動。亦即,雖然氣候變化是由較富裕的高收入國家所造成,但對於中低收入國家的感受最為強烈,特別是原住民文化、傳統的農村和沿海社區影響更大。造成的影響跨越了這些國家和社區的無形和有形的文化遺產,它們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危害的攻擊,在一般情況下,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因應這些影響。
ICOMOS為此成立工作組,蒐集許多執行經驗供各國參考,包括聯合國永續目標工作組(SDGs)以「氣候行動與世界遺產永續」為題的研究;2021年修訂的文化遺產旅遊憲章,倡議藉負責任和多元的文化旅遊開發與管理,為文化遺產保護做出貢獻;文化遺產旅遊可以同時協助達成社區賦權、社會回復力和福祉以及健康的全球環境。憲章堅持所有文化旅遊利益相關者必須採取行動,減緩、減少和管理氣候影響,提高社區從文化旅遊中產生、留存和維持永續利益的能力,同時旅遊活動必須盡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ICOMOS第20GA/19號決議,宣布將推廣文化遺產以人為本的保存途徑,在社區、國家和國際遺產政策與實踐中,考慮到人民和社區文化、環境和社會經濟問題的多樣性。具體而言,鼓勵「提倡以人為本的途徑,將人與文化遺產及社區聯繫起來」。ICOMOS諮詢委員會和2021年科學委員會,一致決定通過2021-2024年文化遺產和氣候行動三年期科學計畫,鼓勵所有ICOMOS國家和科學委員會及工作組,積極支持氣候行動工作組的行動,也透過資源網頁和能力發展計畫支持。氣候變化行動是ICOMOS第一次針對單一議題,運用所有一萬名以上成員,結合多個及跨領域組織能量的重要承諾。
上述行動旨在文化遺產管理中,推廣基於人權和以人為本的作法;強化人與文化遺產社區的聯結;處理社區、政府和國際文化遺產政策與實踐時的強化對話、理解、爭取永續性和回饋地方的利益。這將更有效地發揮文化遺產的潛力,加強永續發展提供適應氣候變化的途徑,同時促進未來朝向低碳社會的公正過渡。
為了回應國際古蹟日並進一步擴展及探討整合各界力量的可能性,文化部在4月15、16日將舉辦「文化保存國際組織交流論壇」,以文化資產與博物館領域之「參與、鏈結與協作」為起點,邀集國內外近年積極參與文化資產及博物館相關領域非政府組織(iNGO)的專家學者,進行知識交流與實務經驗分享,促進國內外文化資產與博物館跨域鏈結及青年參與,向國際推展我國文化保存整合成果;這項國內文化界國際接軌跨領域整合的開創性作法,成果令人期待。
歷史進程中有許多的例子說明金門的島嶼環境在氣候變遷中屬於明顯的弱勢,甚至也是造成近世「落番」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結合國際趨勢,以傳統文化與知識作為應對,傾聽社區的聲音;以環境友善和減碳的觀念,作為開發與觀光過程中的重要原則,都是未來必須認真面對的責任;而青年參與跨域協作,則是最重要的支持力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