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水利建造物維管以因應防汛整備

發布日期:
點閱率:2,511

為因應每年梅雨季鋒面、夏季午後雷陣雨與後續颱風季的侵襲,金門縣政府「水利建造物檢查督導小組」日前勘察后壟溪、安岐、堤南抽水站等重要排水設施,要求各相關單位及鄉鎮公所加強做好防汛措施,也要適時向鄉親宣導,共同維護住家周圍環境,以避免雜物、垃圾阻塞家門前的排水溝蓋,維持住宅周邊排水順暢!
因氣候劇烈變化、全球氣候變遷,短延時強降雨事件發生頻率驟升,不僅使生活環境改變,更會增加現有運輸、民生基礎設施、維生系統負擔、擾亂勞動及生產環境,對地方經濟活動造成相當的損害。金門屬於海島地形,常面對到颱風、霧季及乾旱等天然氣候的限制等天然災害之影響更甚,如何有效防止災害發生或於第一時間搶救災害,以避免其造成過大損失。本縣為改善地區排水,已整體檢討規劃各易積淹水區域排水系統,在上游集水區規劃排水分洪及增設滯洪池與農塘浚深,於下游強化排水設施及斷面,並於易淹水地區設置水情監控設備,以提升整體排水效能,同時兼具水資源儲留供農業灌溉使用。
民眾這幾年常感受到「雨彈」轟炸的威力,氣象專家稱為「短延時強降雨」,就是在短時間內降下大量暴雨,因應短時間大量降雨是未來防災重點。種種數據都顯示,過往豪大雨研究習慣以24小時為區間統計的思維,在極端氣候影響下必須改變,近年短延時強降雨事件的發生日數,的確存在上升趨勢,其中又以夏季最容易發生,梅雨季次之,「貢獻度」最大則是熱帶氣旋(含颱風及熱帶低壓),接著是梅雨鋒面和對流天氣。中央氣象局在2015年修改豪大雨標準,豪大雨除原先24小時累積80毫米以上,另新增每小時40毫米以上;豪雨標準除原先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新增3小時達100毫米以上。短延時強降雨在時間、空間分布上,仍然是科學尚待突破的課題,需要面對這類型進行災害應變,隨時注意監測的資料,做緊急的通知與應變搶救,政府目前透過手機發布的災害示警資訊即是希望透過各種管道,提供民眾避災訊息。
防汛期以及颱風季節即將來臨,基於「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原則,為利轄內各水利設施排水順暢,縣府歷年來補助各鄉鎮公所辦理年度排水設施清淤工程及水利建造物維管計畫等維護工作,並於防汛期前完成水利建造物檢查作業,在防汛期間亦加強各水利設施巡查作業及移動式抽水機、抽水站維護試運轉,並在中央氣象局預報本縣豪雨特報時,各抽水站調整池預先抽排至最低水位、預佈移動式抽水機、防汛沙包及新型臨時性防洪擋板,以供防汛減災使用,就易淹水區域、防汛熱點,編撰各鄉鎮轄區防汛整備及防汛地圖,以提供各鄉鎮公所納入加強各項防汛、防災應變量能。
金門縣政府於汛期颱風前除積極加強各項防救災能力整備作為超前部署,並針對防救災應變值勤人員辦理各項職前訓練,災害整備工作務求到位,也預先採視訊方式進駐單位辦理視訊測試,藉此提升人員防汛應變值勤能力,確保災時緊急應變效能,平時落實災防政策以防患未然,並強化災害防救效能,做好防汛應變教育訓練,期望發揮整體救災效率,有效執行重大災害應變搶救及善後處理措施,減少縣民生命財產之損失,營造民眾安全、安心、幸福、宜居之生活環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