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深化轉型正義 面對認知作戰

發布日期:
點閱率:2,487
字型大小:

近年來認知作戰成為國際社會裡的重要課題,而它對台灣來說又特別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緊臨大陸的金門了。當下兩岸關係的緊張,實則不僅已然不是國族認同的衝突,它還緊密地鑲嵌於快速轉型中的國際政經結構裡,並表現為民主與專制的對抗。在民主的體制裡,固然使得認知作戰得以言論自由之名而恣意散佈,但也由於其對人權法治的重視,得以進一步結合轉型正義。
隨著社群媒體的發展,假新聞於近幾年來大幅出現,不單單影響了西方國家的選舉,俄羅斯透過假新聞操控2014年克里米亞的公投,更是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其中的原因,除了由於假新聞得以言論自由之名流通於自由民主的國家之中,更重要的還在於全球化下的貧富差距日益嚴重,致使社會分歧擴大、人際間的怨懣及不安增加,因而使得假新聞也就容易散佈與流通。這樣的狀況,對於新興民主國家的傷害更大,不只是由於全球化的市場經濟使得這些國家的貧富差距,在相對短的時間裡增加得更多,也因為它們的民主並未鞏固、公民社會也不盡成熟。於是,一旦出現諸如選舉之類的政治及社會的競爭,假新聞也就隨著競爭的白熱化而散佈,不僅挑動人心、甚至影響選情。
假新聞也大幅在台灣社會中出現,不只是因為它也是個新興的民主國家,還在於隨著台灣的民主轉型,也出現了國家認同的衝突。在這一認同的衝突之中,長期以來一直以中華民國與台灣兩個國族單位為主題,而中華民國的認同還經常與中國民族主義混淆,致使其於民主轉型的過程中,不僅持續地與本土化的過程中所生成的台灣認同競爭,還由於民主的深化而落入守勢,而這也就成為假新聞生成的社會沃土,再加上兩岸的緊張增加、中國對台灣的敵意更深,遂使得某些假新聞更進一步具有侵略性而帶有認知作戰的效果。
然而,中華民國與台灣兩種國族認同,隨著70年代之後的本土化及社會整合,已然出現了認同融合的現象。誠然,80年代中葉後的民主轉型,使得族群與認同的衝突檯面化,但也促成了兩種認同間的對話。而且,這一發生在台灣社會內部的對話,還由於近年來中國對台的威脅日深,以及國際政經結構的轉變,再由外而內地鞏固了「中華民國台灣」的認同。「中華民國台灣」不只是台、澎、金、馬之認同的最大公約數,更清楚地表現在金門(及馬祖)的土地上,而如今隨著兩岸愈來愈高的衝突,戰地的歷史再成為現實,不僅會讓中華民國台灣的認同與中國民族主義脫勾,也會降低認知作戰的效果。
不過,降低認知作戰的效果,不能僅依賴認同的轉變,轉型正義更是其中的關鍵。因其透過對於過去威權時期之不義行為的糾正,即於當下示範並建構著正義的價值,從而不單單影響了相關事件中的當事人,也在潛移默化之間為整體社會宣示著人權及法治價值的意義與重要性。如此一來,不只讓人們了解言論自由的內涵,及對應的責任,更在人權法治提供了人們一個具有信任與尊嚴的社會生活,從而降低生命裡的不安及社會中的衝突,也就大幅減少認知作戰的效果。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