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化與傳統知識對ESG的關鍵意義

發布日期:
點閱率:2,007

ESG是近來國內相當受到關注的議題,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今年七月發布公司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政策,宣布2023年所有資本額20億以上的上市櫃企業,都必須編制並申報ESG永續報告書。國發會進一步於12月13日宣布年底將公布「十二項關鍵戰略」,政府和國營事業2030年前總投入淨零碳排的預算,將達到9000億促進民間投資4兆台幣;後續可望將有更多的行動,對企業以及整個社會將帶來極大的影響。
ESG意指企業永續,包括三個主要面向即環境保育(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與企業治理(Governance)。在聯合國推動2030年永續目標SDGs政策影響下,首先被關注的是企業社會責任CSR,再擴展至更寬廣和環境結合的ESG。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以涉及各項貿易產品生產配備過程中,節能減汙淨零碳排為重點的「環境保育,E」。由於此項議題直接涉及環境汙染、能源等,影響經濟層面至廣至深,是眾所矚目的焦點。此外,企業治理資訊透明和員工薪給福利合理的「G」,在內容意旨上容易理解,各項指標也較容易達到需求。相對的「社會責任,S」是較少受到重視的面向,特別是「包容性」和「利害關係人的溝通」部分,通常都缺少合宜的對應方式。即便在聯合國協助推動ESG的「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提出永續性報告全球準則中,對社會責任部分,仍多為主題式的提醒,並沒有清楚指出執行的切入面。
以文化作為SDGs環境、社會、經濟永續之外的第四個支柱,是聯合國在2019年做出的重要宣示;有多個相關組織持續深入探討,其中並以教科文組織UNESCO和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ICOMOS著力最深。ICOMOS在2016年已成立文化遺產氣候變遷工作小組(CCHWG),並再於2021年提升為氣候行動小組(CAWG),公開發布多份研究指引文件,聚焦於文化和文化資產支持人類永續,清楚的聲明並建議以傳統知識作為最重要的力量。
亦即文化資產保存由最初始的保存,經活化再利用的階段,它們的任務已朝向文化對增進社會韌性(Resilience)和回復力(Recovery)的關鍵意義;這項看似艱深的觀念,對長久守護傳統文化的金門而言,卻是早已自然而然的生活態樣。金門千百年間基於傳統文化發展的生活方式和空間形態,早就是眾所皆知的重要普世價值與重要資產。歷史過程中的動亂戰爭,也多基於傳統文化韌性,克服逆境再次回復金門的生命力。農漁、科舉、落番等,都圍繞在以宗祠廟宇為核心的血緣、地緣堅實的凝聚,這也正說明傳統知識對於文化以至永續治理的重要支持力量。
政府要求企業推動ESG永續報告的政策中,以文化的思維透過支持並以具體的行動參與或支持利害關係人推動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活化,相當清楚的充分符合「社會責任,S」的準則;過程中學習延續的「傳統知識」更是支持整體社會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金門應該珍惜這項歷久彌新的經驗,持續強化並對外分享,對全民推動ESG造成更大的影響。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