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鄉鎮分區發展特色經濟
金門縣依行政區劃轄有金城鎮、金湖鎮、金沙鎮、金寧鄉、烈嶼鄉等五個鄉鎮,共計37個行政村里數,每個行政村里均管轄數個自然村,總計共有163個村落,各鄉鎮皆具備自然環境、交通網絡、社會人文、產業觀光、僑鄉景觀等特色基礎,以「行動地方創生」的概念結合各鄉鎮空間發展特性,掌握發展契機,對內構思提升民眾生活服務機能,對外吸引旅客觀光遊憩意願,發展地方經濟以推動建設效益得以全縣各鄉鎮為共同受益對象,打造金門成為永續宜居生活城市。
金城鎮為政經核心再發展、構築國家新門戶:金城鎮是縣治行政、學術機構的政經核心,近年金城結合在地文化古蹟與空間翻轉再利用,打造以莒光路、中興路、模範街及週邊區域的「後浦商圈」,配合中央推動永續發展及綠色交通政策,規劃環鎮自行車道,創新金門運動觀光模式,均為金城觀光與產業發展加分;未來金城應強化軟體設施改善,配合下一世代的行政園區規劃及水頭港升級計畫,運用傳統建築的風貌與商業服務空間,提供較為缺乏的停留據點之設計,延長且深化居民及遊客停留與消費時間,帶動主要商業街道或亮點空間發展。
金寧鄉朝低碳大學生活城、醫療社福宜居地:金寧鄉內設有國立金門大學,又鄰近金城鎮,在人口外溢及學區磁吸效應下,間接帶動金寧近五年人口穩定成長,人口每年以3%幅度持續增加;目前商業活動主要集中在伯玉路兩側,加上古寧頭為戰役的重要攻防據點,戰地資源豐富,在結合在地原有古蹟、傳統聚落及水體景觀等資源下,將具有推動有機觀光潛力,讓遊客體驗慢活島內生活,利用客製化及季節性活動,增加社區參與度,提升地方發展活力。金門大橋通車後促使金寧鄉成為大金門端的交通樞紐和觀光重鎮,因應未來建置西半島醫療園區和配合金寧鄉社福大樓興建工程聯外道路的需求,闢建聯外道路,落實完整金門的生活網絡。
金湖鎮以購物旅遊度假地、跨境物流轉運站:金湖鎮內尚義機場為國內離島及兩岸航運轉運站,因昇恆昌金湖廣場、金門醫院、行政機關、高職學校之設立而帶動發展。在戰地政務解除後,駐軍的減少讓金湖傳統商業面臨消費力下降的危機;隨著金門開放觀光,商業型態服務由軍人逐漸轉為以觀光客為主,近年來在土地使用、建築型態、觀光發展等方面均有顯著的變化。料羅港是台灣本島貨物中轉大陸地區主要通商口岸,利用金門在兩岸間獨特的地緣優勢,推動成立「海運快遞專區」,打造為兩岸貨物運輸樞紐站,進而發展鏈結全球跨境電商物流產業,未來除了保存重要海岸生態環境及產業用地外,可思考搭配料羅港建設導入新興的商業活動,成為兩岸海運物流中心。
金沙鎮穿越古今觀光帶、兩岸轉運新基地:金沙鎮以農業為主,為金門耕地面積最高之鄉鎮,擁有豐富的文化觀光遊憩資源,近年陸續推動聚落風貌整建工程,興築各種公共設施,增加參訪聚落的便利性,同時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外,結合在地力量盤整聚落深度體驗旅遊模式,為金沙觀光與聚落活化開啟新的型態。商業多集中於沙美及陽翟兩老街為主,建議企業可嘗試透過線上線下行銷產品或品牌熱度,維持聚集效益,成為鎮內推動觀光發展之助力;未來新建馬山港區以對接泉州石井港及備援翔安機場轉運旅客,可紓解水頭港區旅客量,並平衡東西半島經貿發展,協助活絡地方經濟及促進產業轉型。
烈嶼鄉智慧生活示範島、大橋引領新風貌:烈嶼鄉內種植芋頭等農產品多數銷往金門各地及外地,配合金門大橋通車後,烈嶼來往大金門交通便利性將增加,對於醫療資源即時提供將更為方便,觀光人口應會隨之成長;建議可考慮配合烈嶼零碳島的願景規劃,推動綠色多元運具導入,降低汽油燃料運具出入,拉長遊客駐留時間,增加產業效益;另外九宮港在大橋通車後,應重新定位為遊艇港及各離島藍色公路海上觀光基地,有助於烈嶼成為深度旅遊基地,同時將新興規劃避颱碼頭泊位設施,提供目前縣有客船及貨船使用。
考量現況分析金門所面臨之課題,系統性地思考金門建設,建構HOPE金門以醫療照護(Health)、有機觀光(Organic)、共享繁榮(Prosperity)及低碳生活(Environment),依據永續發展原則,透過有序治理打造宜居環境、樂活場域,進而達成永續金門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