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建構文化的數位化策略 串接海內外鄉親的世代情誼

發布日期:
點閱率:1,987

隨著新冠疫情襲捲全世界,數位化的重要性也獲得各方的注意,它不僅在疫情期間成為教學的方法,疫情結束之後也是推播觀光產業的策略。對金門來說,不單單由於其離島的地緣因素,而更突顯了數位化的策略在教學及觀光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其僑鄉的地位更使得建構文化的數位化策略,還具有串接海外內鄉親的世代情誼,因而應該成為地方在未來之總體發展政策上,產官學界共同努力的課題。
去年是金門解除戰地政務的卅週年,也就是整整一個新的世代。新舊世代之間的差異,除了由於政治的民主及社會的開放而有所不同之外,也表現了對於地方文化的態度:戰地政務時期的金門社會別說沒有餘力關注文化的課題,就算在社會教育上注意到了文化的議題,其間的主題也是國族大義下的文化,而不涉及地方文化。然而,在解除了戰地政務之後,不僅地方文化轉化為觀光產業,也成為鄉土教育的題材。然而,即便在制度層面上可以看到地方文化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它仍存在著一個關鍵性的弱點,也就是文化雖然成為教育的教材或觀光的素材,但它在社會層面並沒有深入到新世代的生活裡。也就是說,年輕世代知道了這些地方上的文化,但卻未能從中獲得樂趣,也欠缺實作的經驗與興趣。以宗族為例,它不僅是閩南及僑鄉文化的核心元素,也是宗親會與鄉團組織的基礎。但是,年輕世代參加前述組織的興趣普遍不高,而這也就影響了文化的傳承,甚至是組織的存廢。
但是,不僅對閩南及僑鄉文化的了解及其發展,需要透過這些組織,組織的運作也影響了民主政治的良寙。尤有進者,宗親會及鄉團組織內含了血緣與地緣的元素,致使其間帶了高度的信任,更成為新世代重要的社會資本。但是,這些組織對所有人都很重要,而對閩南及僑鄉文化又有政府與長輩的支持,年輕人也有興趣、不排斥,但何以年輕世代在組織上的參與仍然不多?這是由於血緣與地緣讓他們認識了這些宗親鄉團組織,但也是造成他們參與其中的阻礙,因為年輕人覺得長輩在場的傳統與規範,是充滿了壓力,這在金門當地如此,在海外的移居社群也是如此。而消解此一問題的策略,也就是數位化。數位化不單單可以處理各種有形無形的傳統,也由於它作為新的技術與科技,等於宣告了長輩不能介入。這除了消極地解決了年輕世代的壓力,也由於它是重要的能力並充滿了趣味,而積極地吸引了年輕人的參與。
不過,數位化主要仍是個工具,內容才是王道。因此,將各式各樣重要的金門文化數位化,也就是關鍵所在:族譜、家廟、器物、宗族儀式,乃至於生命史的訪談與各種文件,都是數位化的對象。將其數位化了之後,不只是作為鄉土教育的教材,也是具體的文化資產,以及觀光產業的素材。而且,建構文化的數位化策略,也方便了海內外金門鄉親之間的溝通,即僑界裡的新世代也透過對鄉團歷史文化的數位化,不僅了解前輩的辛勞與光榮,也認識了原鄉。因此,數位化不僅在空間上穿越了國界、連絡了海內外,也串起了不同世代間的溝通,實在是海內外之產官學界值得共同努力的課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