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除夕的祝願「守護傳統策勵未來」

發布日期:
點閱率:2,108

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相較於西方基督教文化影響的紀年和節慶,華人社會更重視的是,依著農民曆上各項紀載提示的生活行止。每到歲末年終家族團聚、吃年夜飯、圍爐守歲祭祖以至於發壓歲錢與新春拜年等,都是一年之間最重要的活動,也是歷經千百年來守護的傳統。每一項步驟都蘊藏著深厚綿長的意義,藉著一步步擺上必要的道具、供品;每一個過程和儀式,在家族中長輩的示範解說和帶領下,千百年來一代代的延續這份傳統,更強化對鄉土親情的凝聚守護。這項對金門再也習慣不過的文化守護傳承經驗,正是近年國際強調人類面對永續挑戰的文化韌性,也是全世界最受重視的活態遺產及其彰顯的普世價值。
回顧過去一年,在疫情持續衝擊下影響國際最重大的事件,莫過於俄國侵略烏克蘭戰爭,除了在政治、能源、糧食、經濟等層面外,文化遺產以及博物館美術館等重要文化設施,在戰爭衝突中受到的威脅和因應對策,更成為全球共同關切的課題。也是在去年間,海峽兩岸緊張程度不斷推升,達到了近三十年間最嚴峻的時刻,吸引著國人和世界關注的眼光,也牽動文化資產與文化設施如何做好災害風險管理的討論。
2022年是世界遺產公約執行5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特別製作了一系列的里程碑,標記著50年間的重要歷程和展望;其中又以推動世界遺產的5Cs策略,以及2018年的華沙建議文最受重視。5Cs策略強調基於遺產價值優先的保存,公部門橫向整合以及民眾參與的重要性;華沙建議文則強調文化遺產對促進社會回復力(Recovery)的關鍵意義。這些重要的觀念結合近年國際強調的「永續指標,SDGs」和「環境、社會、治理,ESG」都經清楚的指出,傳統知識和文化遺產,非但是人類重要的瑰寶,更是支持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發展,是一個不能避免的必然趨勢,然而發展並不代表等同於把傳統都視為沉重的包袱和絆腳石。如何將傳統與發展相互結合,國際上除了如「瓦萊塔原則 ICOMOS,2011」等觀念宣導文件之外,世界遺產公約執行作業指南中「整體性Integrity」要求的三個層面,更進一步提供清楚的執行方式。1、盤點所有具價值的有形與無形資產;在金門即為傳統的環境場域、建築,及其承載的民眾與生活文化;2、提供上述資產完整的保護範圍;這項工作目前正透過以縣政府文化局、建設處和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主體的規劃,輔以相關局處和地方鄉親共同推動,進程令人期待;3、避免受到負面包括自然以及人為開發的不利影響,一般先由政府建立文化資產周邊的發展控制計畫DCP,再由開發者提出開發案的遺產影響評估HIA,應證明該開發行為非但不致影響文資保存,反而有所助益;此種作法和文資法第34和38條的精神相當接近。這項涉及文化資產保存環境和發展評估的整體考量,在金門相關規劃、計畫中都是較少觸及的面向與經驗,有待各部門共同跨域協作。
爆竹一聲除舊歲、除舊布新、萬象更新,都是新年常用應景的成語。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是不是所有的「新」都是意味著進步,而所有的舊都是保守且阻礙進步的累贅?有許多前人篳路藍縷胼手胝足開創並傳承多年的文化,相當可能因著簡單的思維邏輯,在發展的歷程中導致不經意地被忽視甚而消逝的遺憾。世界的趨勢清楚的告訴我們,金門擁有底蘊醇厚的傳統文化,是凝聚海內外鄉親與社會發展最重的支持力量,珍惜傳統活用傳統也正是金門重要的價值與競爭力。
文化立縣,是金門長久以來全民共識,家戶鄉親們歲末年終在身體力行傳承文化,早已成為生活與生命的深層記憶彌足珍貴。茲以守護傳統策勵未來,作為和海內外全體鄉親們共同的新年祝願。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