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登革熱 人人有責
報載,本縣衛生局日前證實,金門地區出現今年首例縣外移入登革熱確定病例。經疫調發現該案有台南市及嘉義縣之旅遊史,且有被蚊子叮咬情形,研判為在台活動被感染,除已針對其居家加強消毒外,也籲請鄉親落實「巡、倒、清、刷」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以有效降低登革熱傳播風險;民眾若有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接觸及活動史,以利及時通報與治療。
事實上,今年首起縣外移入登革熱確診案例,也是距107年出現境外移入病例後金門再次出現之個案。登革熱是由帶有登革熱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其叮咬後不會馬上出現症狀,潛伏期約為3至14天。且在病患發病前1日到後5日都具有傳染力,在這段期間內病患如遭病媒蚊叮咬,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8至12天的複製後再叮咬他人,就會造成社區中的傳播。依疾病管制署截至11月20日的統計,全國累計登革熱病例24,287例,以臺南市20,686例及高雄市2,098例病例數最多,另雲林縣、屏東縣、嘉義縣分別為687例、687例及188例,其他縣市亦有個案發生;此次全國疫情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
據了解,國內登革熱疫情似乎「獨厚」臺南市,以歷年疫情為例,幾乎大部分的確診案例都發生在臺南,這讓我們想起104年臺南登革熱疫情長達6個月失控,造成該市22,760例登革熱病例,112人死亡,疫情確診病例及死亡人數更為該市歷年之最;為此,監察院當時還通過監察委員的調查報告,並依此糾正臺南市政府。調查報告共列出15項調查意見,其中針對臺南市政府在執行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上未確實、無法有效並及早發現孳生源、化學防治用藥未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示、防疫指揮體系紊亂、社區動員不足等10項缺失,並糾正其中5項;另有5項要求疾管署及環保署檢討研議改善措施。也為此,臺南市政府不但設有「登革熱防治中心」,以如臨大敵的心態防治登革熱,衛福部更是出動「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前往臺南進行疫情的管控;但若以防治結果論,臺南今年登革熱疫情規模已不亞於104年大流行盛況,加上登革熱病毒幾乎都在南高屏地區流行,民眾交流活動頻繁,如果發生交叉感染,容易引起出血熱,仍存在致死的危險,顯然,地方與中央在防治做法上仍有積極改善的空間。
平情而論,防治登革熱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杜絕病媒蚊孳生源,因此,衛生單位也反覆呼籲民眾應落實「巡、倒、清、刷」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有效降低病媒蚊密度及登革熱傳播風險,甚至建議在病媒蚊密度指數較高地區,插警示紅旗及加強宣導,全面動員社區志工等團體一起作好社區孳生源清除工作,徹底根絕登革熱流行。然而,在臺南的防治經驗中,仍有檢討入室消毒不夠嚴謹的聲音,顯然除了結構性的環境整備及標準作業流程外,民眾的配合也極具關鍵,否則也不致防治了近10年,似乎又回到原點(當然,致死率已低了許多)。
所幸,登革熱在金門多年來仍僅有境外移入的零星個案,此或得力於「整潔的金門」執行到位,特別是近期陳縣長力推由個人、家戶做起的「自掃門前雪」計畫,相信我們定能持續將疫病阻絕於境外,形塑美麗、健康的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