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補到位 各退休基金永續是政府責任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再創新高,8月22日行政院會通過後交付立法院審議,行政院指出,明年度總預算歲入3.15兆、歲出3.13兆,均創歷史新高,賴清德總統上月6日聽取行政院簡報後表示,這本總預算充分展現政府推動福國利民政策的決心及各項施政目標。行政團隊不僅落實財政健全,增福利、強國防、拚經濟,也重視第一線需求,回應民意期待,並持續邁向「均衡臺灣」。
府院指出,明年度整體預算的安排,秉持「量入為出」的原則,歲入歲出賸餘209億元,這是109年度編列平衡預算後,第一次編列總預算賸餘。在總預算中,以社會福利支出最高,其次是教科文支出,第三高是經濟發展支出,第四高是國防預算支出。其中,長照整體預算再創新高,相較今年度增加51億元,達到927億元,來因應臺灣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國家預算能量入為出,落實福國利民的施政藍圖值得肯定,但預算取之於人民,如何更合理更有效能的分配預算,也值得各界關注。因應國家少子女化與超高齡社會的到來,社會福利的分配更是動見觀瞻,吾人樂見總體社福預算位列國家年度預算之首,足見政府對社福之重視,惟檢視有關政府公務預算對退休基金之撥補,無論心態與撥補數額,或有進一步釐清之必要。
檢視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對退休金之撥補,撥補勞保基金之金額連二年各編1,300億元,公教退撫基金明年則編列194億元,雖較今年度之100億元增加近一倍,但離公教團體訴求之317億有不小落差,預算分配仍有討論空間。
健全的退休制度是衡量一國老年經濟安全的關鍵指標,我國的退休制度,由於歷史與制度的原因,加上人為因素與經營問題,包括勞工保險基金、公教退撫基金等在內的確定給付制基金都出現龐大潛藏負債,為使基金永續,自2020年起政府連續五年編列預算撥補勞保基金;至於公教人員退撫基金,則自2024年開始撥補100億元,114年度預計再撥補194億元,然而,這樣的撥補金額,卻遭公教團體批評是厚此薄彼、差別對待。
公教團體指出,勞保有超過1千萬人投保,包含公教人員在內,社會各界均支持撥補勞保基金,但勞保基金已連2年各撥補1,300億元,五年以來累計撥補高達3,870億元;反觀撥補入法的公教退撫,立法院已於2022年底三讀,要求政府依精算數據以公務預算撥補退撫基金,根據銓敘部日前送交立法院之報告,若分10年撥補,公務人員每年194億元、教育人員每年123億元,10年合計撥補3,170億元;如分20年撥補,則公務人員每年120億元、教育人員每年74億元,20年合計撥補3,880億元,亦即,「十年撥補方案」比起分20年撥補,政府可節省710億元。
詎料,公教退撫撥補上路第一年,政府即以「國家整體財政資源分配」為由,最終僅撥補公、教各50億元,遠低於分10年撥補應行編列之317億元,經公教團體多方爭取,明年度也僅願意採取「分20年撥補」的消極方案,以致引起公教團體強烈抗議。
政府固然對勞保永續有不可推卸之責,但政府同時也是全國公教人員的雇主,理應對自家員工的職業退休金負起完全責任,何況,公教人員之退休制度已經過改革,公教人員都能共體時艱了,身為雇主,政府豈可推卸責任?立院預算會期即將開議,企盼國會朝野黨團捐棄成見,監督政府依法依精算撥補基金,讓各職業別的退休基金都能永續,以維護全體國人之基本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