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烈嶼基礎建設 蓄積觀光發展動能
報載,為了提升烈嶼地區的路網安全及暢通,縣府積極推動「烈嶼鄉整體路網改善計畫」,近日已成功獲得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提升道路品質計畫2.0」4,000多萬的經費補助。此計畫將全面升級烈嶼鄉內主要道路,針對紅山路、埔西路及黃厝至庵頂等多條道路進行改善,並結合危險路口的修正與景觀美化工程。
據了解,因應金門大橋開通後路網之暢通性及加強烈嶼鄉發展,陳縣長重視烈嶼地區未來道路定位及規劃,從整體路網規劃到主要路段的道路平整度提升與危險路口的改善,前與烈嶼鄉鄉長等人作通盤的檢討及相互交流,以期精準的解決相關問題並打造有亮點的旅遊環境,並積極爭取中央預算挹注,提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相關計畫爭取道路改善工程經費補助。
眾所周知,「交通為觀光之母」,以觀光署歸交通部轄管便可管窺一二;觀光要做得好,交通的順暢、便捷自是不二法門。烈嶼自金門大橋通車後,便打破了交通往來的障礙,不僅可以隨時上島,對於許多自由行遊客而言,更多了輕鬆探秘的機會及體驗,對於拓展深度旅遊也有相當的助益。然不容諱言,烈嶼鄉的整體交通路網仍有亟需改善的空間;畢竟往昔的道路建設並不側重於觀光需求,況且我們也理解,觀光路網的改善旨在打造更加便利與安全的交通體驗,對於諸多尋幽探秘的場域當不能一體適用,因此,在建構區域整體路網的同時,仍需要有分級、分階、看對象、看目的的場域設定,畢竟「青菜蘿蔔各取所需」,完善的路網規劃更應側重於實用性與目的性,而非大堆頭的建設,甚至是為了建設而建設。
行政院於民國99年2月25日核定通過交通部提出的「金門大橋建設計畫」,金門大橋之定位係以觀光為主、交通為輔。金門大橋興建完工通車後,已有效串接大小金門公路系統,對於提升觀光資源產業,活化大小金門發展更有助益。根據以上的說明,我們可以理解,金門大橋主要的定位便是觀光,也需要藉由觀光的發展及需求,創收更大的效益及產值。職是之故,陳縣長邀集在地意見領袖及相關單位共同研商後,提出在金門大橋烈嶼端區段徵收區域,新設服務遊憩空間,適時納入「旅客服務中心」、「大橋展示館」、「商場賣店」及「轉運站」等多功能用途,吸引優質商家進駐,融入地方特色,未來規劃遊客於此換搭綠色載具(電動車輛)進入烈嶼鄉的景點參觀,滿足並強化遊客對烈嶼鄉的印象和好感度。照此規劃建設,未來烈嶼旅服轉運中心將如同台灣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一般,讓遊客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時,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便利性,更特別的還提供了相應的轉乘與特定遊程服務,可以讓遊客以最便捷有效的工具體驗到烈嶼豐富的旅遊服務,對金門而言,更是難能可貴的創舉。
誠如陳縣長所言,烈嶼鄉的整體路網改善不僅是當前交通發展的必要環節,更是當地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每一條道路的規劃都要以「安全、平穩、美觀」為核心目標,只有提升道路品質,才能讓烈嶼展現更大的觀光潛力,讓來訪的遊客能夠感受到舒適與便利。在這般建設品質要求下,搭配未來大橋烈嶼端旅客服務中心等的機能建構,定能為當地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與旅遊環境,烈嶼的觀光發展動能將無所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