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愛地球 推動綠色生活
淨零減碳已經是全球趨勢,國內近年來也持續推動綠色生活,積極減少碳排放,生活上推動少用塑膠袋等政策,為了展現地區推動減塑的決心,金門縣環境保護局日前舉辦「淨零減塑聯盟宣示記者會」,與地方人士、攤商共同宣示降低塑膠袋使用量,並號召更多商家、民眾一起加入,響應環保生活。
據了解,由於氣候變遷的影響,政府推行2050減塑目標已逐步落實在生活中,「減塑」是必要且刻不容緩的事。根據調查,傳統市場在全國的塑膠袋使用量占比超過50%,所以針對傳統市場的部分,有關單位也正以漸進的方式來推動,地區自去年起,於金湖鎮公有市場實施減塑,今年更將這項行動推廣至金城鎮。
事實上,塑膠充斥在你我生活中,人們能立刻感受到它的方便性,卻很難體會它帶來的傷害。據統計,海洋廢棄物前10大垃圾,第一名塑膠瓶蓋、第二名寶特瓶、第三名吸管、第五名免洗餐具、第八名塑膠提袋;光是塑膠垃圾,就占了海洋廢棄物的92.8%。因為塑膠袋的便利性與實用性,要推動減塑並不容易。環境部曾經訂出目標,要在2030年全面禁用四大類一次性塑膠製品,現在改口,說禁用不是唯一方向,而是要結合循環經濟。可以想見,政府在減塑政策上遭受的壓力不小,統計數據也顯示,自限塑政策上路以來,塑膠袋每年的內銷量,從14萬公噸來到20多萬公噸,反而是越用越多,職故,要想減塑還得從源頭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做起,想要一次性的「令行禁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眾所周知,就算是限塑令已經推動了十多年,傳統市場的塑膠袋使用比率依舊超過50%,但這也不代表就沒有改變的機會。以新北蘆洲的永平市場為例,從開始試辦「不塑菜市場計畫」,至今已擴展到新北六個公有市場。這項措施使得塑膠袋使用量減少了14萬個,並逐漸獲得民眾的認同;新北市菜市場因為不塑計畫鼓勵民眾自備環保袋,塑膠袋用量因此減少了六、七成,成效不可謂不高,但若就整體而言,目前塑膠製品回收再利用的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減塑成績相對整體塑膠產量來講可謂是「九牛一毛」,縱然政府在其間也做了許多努力。
2002年,政府推限塑政策,管制塑膠袋及免洗餐具;2013年到2017年,雙北合作推環保兩用袋;2018年,中央擴大管制,麵包店、飲料店等業者,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同時與環團共擬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目標在2030年,全面禁用四大類一次性塑膠製品。2023年,環境部改口,表示禁限用不再是唯一方向,而是結合循環經濟,引導減量,朝向2030年減少13.8萬噸原生塑膠。方向是對的,因為若真的強制限制傳統市場等場域不准提供塑膠袋,反彈意見與力度肯定不容小覷,因此,目前只能透過鼓勵,等到有一定共識後,才能入法去強制執行。
總之,地球只有一個,減塑更是人人有責;就如上市場採買只要落實「買菜自備環保袋,蔬果盡量併一袋,不要每攤都要袋」減塑口訣,便可達到一定的減塑效果,有了這樣的基礎,加上所有人都具備並實踐一定程度的「綠色生活」後,落實回收再利用、推動循環經濟才有可能真正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