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交通建設 促進金廈合作與發展
報載,為檢討114年春節期間之交通疏運狀況,尤其金門肩負金門鄉親與兩岸往返之交通連結,海、空聯運在年節疏運更是重中之重,並特別關注小三通客運的運營效率及兩岸協作機制,陳縣長近日指示觀光處針對小三通輸運及營運率隊赴廈門協商,以期後續縣內舉辦重大活動時,吸引陸客來金旅遊及節假日疏運交通順暢。
據了解,此次春節疏運工作的順利完成,得力於提早部署及兩岸相關單位的通力合作,更要感謝交通部重視小三通春節疏運的重要性,以及府會及民意代表積極爭取於1月14日小三通及時增班的政策,有效發揮了疏運效能。未來縣府將持續加強與大陸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作,進一步完善小三通航線的運營機制,確保旅客運輸安全高效。此外,為因應新建水頭通關大樓即將竣工,陳縣長特別指示港區管理單位,深入研究廈門東渡郵輪碼頭的發展經驗,全面提升運營效率及環境品質。
事實上,原來肩負金廈航運的東渡港區,在將輸運旅客任務移給五通碼頭後,近年來已成功由傳統貨運港口轉型為集貨運、郵輪、文創、商務、休閒、購物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服務港區,不僅成為重要的郵輪母港,且透過智慧化與綠色化建設,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多元面貌。另外,廈門為因應翔安新機場2026年底正式通航,計劃搬遷現有高崎機場,搬遷後的高崎機場片區的規劃,如何華麗轉身同樣值得關注。根據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規劃,廈門將借鑒上海虹橋樞紐的開發建設經驗,推動廈門新機場與周邊土地的綜合開發,促進與商貿金融、旅遊餐飲、購物娛樂等產業的協同發展。
平情而論,金門觀光發展離不開廈門導引的出入人流,因此小三通的機能格外重要,更具有指標性的意義。諸如,台金交通若因天候發生阻礙時,小三通也必須同時因應,否則便會造成金門島內的負擔。同理,未來翔安機場啟用後,金門又該如何進行節點輸運的變化與調適,亦是值得觀察的重點;畢竟新建水頭通關大樓旨在放大進出金門的人流規模,相對而言,島內的基礎民生建設、客旅服務的軟硬件品質及規模有否同步提高,才更應該是未來觀察的重點。但令人遺憾的是,相應的關注度及因應作為顯然還遠遠不夠。諸如,早前提到專家憂心翔安機場若是啟用,恐會影響金門機場起降的飛安,陸委會僅表示會持續關注;本縣議員質詢環保局有關機場啟用後可能的噪音影響,環保局表示會爭取中央預算監測;甚至提到中共國務院公布《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全文第4點第11項稱,「支持金門共用廈門新機場」,也僅有地方表達樂觀其成,「黨政人士」則認為,「這些都是一廂情願、自欺欺人」的說法。
總之,交通建設是與時俱進的,金門並不會因為自身滯後建設,就勿需去理會廈門高峰建設後勢必迎來的鉅變。就如廈門東渡碼頭、高崎機場必須清晰其功能與角色的轉變,賦予其城市的新生機能一般,金門同樣必須借鑑其成功經驗,推動本地港區多元化發展,並在滿足旅客輸運需求的前提下,同步提升交通樞紐的建設與服務,進一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與經濟發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