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山文化景觀計畫」的意義及展望
本月中旬,由縣長陳福海主持,縣政府舉行「太武山文化景觀計畫」與「靈濟古寺修復」專案報告。會中縣長特別要求公務人員應秉持同理心,務實面對問題並加強溝通,透過跨部門與寺方協調合作,加速推動政策,為金門珍貴的文化資產注入新動能。縣長認為,對於歷史建築或宗教廟宇而言,修復工程不能僅流於外在結構或硬體維護,更需體現其所承載的精神與文化內涵。
太武山已於113年度公告為本縣文化景觀,範圍內涵蓋本縣縣定古蹟海印寺及石門關、歷史建築大雄寶殿、太武山十二奇景、毋忘在莒勒石等重要文化資產與地景。其中,海印寺更連續數年獲頒內政部宗教百景殊榮。
太武山作為金門島的最高山,不僅是平日縣民休閑健走的去處,每年農曆初九,更是善男信女必到的宗教聖地。太武山不僅自然風光優美,還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如何讓金門的大山聖山,在保存既有文化景觀的歷史價值之外,還能更進一步整合周邊資源,打造金門新的觀光亮點,提升區域發展,相信也會是全體縣民的期待。
提升太武山文化景觀的旅客服務、文物展示、文化交流與教育推廣,計畫興建旅客服務與文物展示館等,有效地保護與推廣太武山的文化資產。於此之外,太武山應該還有其他眾多延展及發揮空間,以帶動金門整體的觀光旅遊。譬如:在初九之外,另擇日定期舉辦「太武山文化節」,邀請海內外文人墨客共襄盛舉,重現古代文人雅士登山及祈福的盛景,增加遊客的文化體驗。
也可進一步完善目前鄉親比較有在走動的幾條秘境走道的標示牌,再結合民間旅遊業者,每月舉辦諸如秘境尋寶活動。定期在各條秘境上隱藏、設置寶物(禮物)兌換牌或標記,再大力宣傳、招徠各地遊客、登山驢友,來金門登太武秘境尋寶(當然,藏匿寶物必然不能以刁難為目的,而刻意放置於危險山崖及高處,必須安全第一)。
另外,針對太武山十二景、官兵弈棋處、擎天廳、翠谷(明德公園)各處有人氣及特色的定點,如:元碑石、羊角囊、三角點最高處、毋忘在莒、頑石點頭……等有代表性的勒石,及周邊奇石、原生樹木與植物花卉等,應多增設多語種解說牌,甚至增設二維碼及鏈接解說網站,裨益遊客方便掃碼、更加深入太武山的歷史人文及生態之美;也可在海印寺內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以協助重現歷史場景;或是開發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即時導覽、路線(含各秘境路線)規劃和景點介紹,讓遊客更直觀、更全面地感受金門聖山的歷史人文魅力。
陳縣長一向重視金門在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任內多次推動古蹟修復與文化資產保護的相關計畫。他也特別指出,任何文化工程都應與地方民意充分對話,並兼顧實際功能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如此才能使金門珍貴的文化資源得以世代延續。針對「太武山文化景觀計畫」與「靈濟古寺修復」專案,最終都希望可以通過周密規劃,使其成為金門旅遊的新亮點,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推動金門旅遊業的繁榮與發展。